第二十二章白山黑水完 (1/2)
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二章 白山黑水(完)
大宋洪武三十八年七月十七。丙午。西元1163年8月18日
吉林,桓州。
位于鸭绿江畔的江甸屯内外,这段时间挂满了白布幡。自一个月前起,僧道忏经的呗诵之声也无一日停歇。在江甸屯做了三十多年屯长的宁老封翁,在六月下旬寿终正寝。
宁老封翁是第一批来到桓州屯垦的汉民,又是地方上的豪绅。他做了三十多年的江甸屯长,原本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军屯,一年年的扩大。在县中的户籍簿,原本只有一个村子的江甸屯,现在已经有十几个相邻数里的村寨组成。近千户人家,都是以宁老封翁马首是瞻。
这些年来,四里八乡,但凡有关红白喜事,都是以能请到宁老封翁为荣。这宁老封翁不但在桓州当地有声威,而且还生了个好儿子。破虏将军宁易,是新晋的陆军副总参谋长。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西征中,为大宋打下了葱岭以西中亚的广大土地。
十年以来,在天竺不断征战的几个野战营两年一轮换,已经将天竺半岛交通便利的地域大半征服。但在天竺北方的两个突厥人的王国,也在乘机向南拓张领土。所以在第二次西征结束的十年之后,第三次西征战争打响。两支大军一支从天竺北上。一支则西出葱岭。宁易亲领西出葱岭的一路,大战小战几十余次,歼敌二十余万,与友军一起,将突厥余部赶去更西的地方。
经此一战,宁易得享殊勋。而父以子荣,原来的宁屯长,就变成了宁老封翁。走到县中,连县主都要来拜会。想见州官,使人递上张名帖也就可以。现在他病逝,县主亲自到场,州官也是派人送上了一份奠仪。而且不仅是州县亲民官,连吉林路的最高军事长官也被惊动。团练使以下众多将校,或亲自致挽,或送上奠仪,无一不尽到应有的礼节。
吉林一路,共计十六州,一百零三县。如今拥有汉民两百七十万人,非汉籍自由民八万两千,奴隶三十三万。具有完备城防系统的大城三座,小城四十余。因此在三年前,吉林与九原一起,从行省升格为路。这代表着两地不再是边疆,而是属于中土。行省的最高长官是兼理军政的镇抚使,而一路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统管当地州郡兵的则是团练使——至于野战部队,则直接从属于枢密院。而不经过地方之手。
一介地方士绅能得享如此殊荣,在吉林路也没有几次。由于团练使和州县官们带了头,同时为了示好陆军的副参谋长,更是为了结交与当今太子关系密切的将领。每一日奔波百里,来江甸屯祭奠的宾客,都是络绎不绝。
虽说在夏天,因为天气炎热,尸首从来都不会拖到三七以后才入土。但到了七月中,老封翁的头七、二七已过,三七、四七也都过了。就算撒了再多的的玉露香精,堆了多少石灰,灵堂中的尸臭也是难以掩盖,但依然没有下葬的意思。因为多少人都在等着,远征西土的当世名将,宁老封翁的长子的归来。
这天的一大早,江甸屯的老老少少都忙碌了起来,连念经的僧道也是摇头晃脑将声音提得老高。昨夜宁易提前遣来的亲兵,已经将他行程报予家中。为了奔丧,从接到丧报的那一天,宁易便带着一家妻儿老小日夜兼程赶来。他没有选择走陆路,而是先坐有轨马车到了天津。又在天津港包了一条车船。渡海入鸭渌江。沿江上溯,只用了十三天,就到了桓州港。他的一大家子,最小的只有两岁,若不是走水路,从陆路绕过两千多里,肯定就要拖过他父亲的七七。
由于有着从保州港,借用驿站马匹提前赶来的亲兵报信,在桓州港中,宁家早已准备好了几辆马车还有几名善骑的家丁在等候。众人都在耐心等待,到了午前,一匹快马从桓州城方向奔来,骑手还没下地,就连声说道:“来了!来了!”
宁家的二子宁建,率众迎出了村外,很快,几辆车马就从远处的官道上疾驶而来。一名骑手在前面打头的。等到进了,众人才发现那竟然是宁破虏宁将军。
宁易他套了身临时裁剪的粗麻布,到了村口,也不看一众迎接的乡人,直接冲进了村子。在家门口跳下马,便奔进屋中。伏在灵柩前,哭得涕泪横流。
“真是孝顺啊!”旁观的人们赞叹着。
伏地哭了一阵,几个宁家的亲友将宁易搀扶起来。宁易擦了擦眼泪,与一众亲友一一见过。
由于有着大批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亲友帮忙,一应丧事办得热热闹闹。五七下葬,也是做得声势浩大。上千人的队伍,从江甸屯一直拖到宁家的坟地中。逝者入土为安,喧闹了一个多月的江甸屯。也终于清静了下来。不过外面清静了,宁家内部却要忙起来了。
宁易的生母早亡,一个县君的封号只能在灵牌和墓碑上享受。刚刚过世的老封翁也没有再娶,或是将妾室扶正,而且他在世时,并没有提前分家。所以当他过世后,几个已经成家的儿子,还有一个未出嫁的女儿便是要瓜分他的家产——按照宋律,出嫁的女儿已是外人,并没有资格分产。
宁易是宁家长子,同时又是显贵,按理说应该可以拿到最大的一份。但以他现在的身份,日后胙土分茅是肯定的。也用不着与他的弟弟们争他老爹几十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财产。不但不需要争,日后他得享封国,宁家的子弟们也多得卖掉这里的土地,一起出海就藩——在中土当个土豪,哪比得在海外做个宗室。
所以一为将来、一为名声,宁易都不会跟弟妹们去争产。如此一来,有他坐镇,宁家分家之事也没有什么好争得。不像有些人家的兄弟,分家产的官司甚至要打到州府里去。也没有多费唇舌,一切按照律法而来,家里的产业、土地和存款一共分作十三份。其中宁易的六个弟弟一人两份,另外未出嫁的一个小妹得到一份。剩下的一点财物就分给老封翁的两个没生下一儿半女的妾室。
分家的比例确定,宁易便让几个从保州请来会计师算了一算,他的亡父到底有多少身家。最后算出来的的结果,连宁易这个见过大世面的将军,都不禁吃了一惊。他没想到他老爹这些年来的攒下的家产有如许多,林林总总加起来竟然有四十来万贯。二十多年来,宁易参加的战争大大小小有七八次。但靠着分到的战利品,以及多年来的悉心理财,也不过积攒起五十万贯左右的家产。一个乡中土豪就能跟陆军副总参谋长差不多的身家,宁易这才恍然难怪他家里能请得起三十多名僧侣道士。在家中开上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
就算是在京中,四十多万贯的家资,也能算是中等偏上的富户了。不过在吉林,土地就是财富,闯荡东北的人们开辟荒地,砍伐荒林,建立村屯,繁衍人口。且吉林这里物产丰富,又近着海滨,几乎能自给自足,需要用到钱钞的地方却又很少。只要不赌博败家,一年年的不断积累,靠山吃山的庄户人家们,只要没有赌嫖之类的恶习,基本上都有着万余贯的身家。只要善于营生,就算积攒下百万贯家产的豪富,也不足为奇。
看着这么许多的财产,宁易虽然吃惊,却也没有改口的意思。... -->>
第二十二章 白山黑水(完)
大宋洪武三十八年七月十七。丙午。西元1163年8月18日
吉林,桓州。
位于鸭绿江畔的江甸屯内外,这段时间挂满了白布幡。自一个月前起,僧道忏经的呗诵之声也无一日停歇。在江甸屯做了三十多年屯长的宁老封翁,在六月下旬寿终正寝。
宁老封翁是第一批来到桓州屯垦的汉民,又是地方上的豪绅。他做了三十多年的江甸屯长,原本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军屯,一年年的扩大。在县中的户籍簿,原本只有一个村子的江甸屯,现在已经有十几个相邻数里的村寨组成。近千户人家,都是以宁老封翁马首是瞻。
这些年来,四里八乡,但凡有关红白喜事,都是以能请到宁老封翁为荣。这宁老封翁不但在桓州当地有声威,而且还生了个好儿子。破虏将军宁易,是新晋的陆军副总参谋长。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西征中,为大宋打下了葱岭以西中亚的广大土地。
十年以来,在天竺不断征战的几个野战营两年一轮换,已经将天竺半岛交通便利的地域大半征服。但在天竺北方的两个突厥人的王国,也在乘机向南拓张领土。所以在第二次西征结束的十年之后,第三次西征战争打响。两支大军一支从天竺北上。一支则西出葱岭。宁易亲领西出葱岭的一路,大战小战几十余次,歼敌二十余万,与友军一起,将突厥余部赶去更西的地方。
经此一战,宁易得享殊勋。而父以子荣,原来的宁屯长,就变成了宁老封翁。走到县中,连县主都要来拜会。想见州官,使人递上张名帖也就可以。现在他病逝,县主亲自到场,州官也是派人送上了一份奠仪。而且不仅是州县亲民官,连吉林路的最高军事长官也被惊动。团练使以下众多将校,或亲自致挽,或送上奠仪,无一不尽到应有的礼节。
吉林一路,共计十六州,一百零三县。如今拥有汉民两百七十万人,非汉籍自由民八万两千,奴隶三十三万。具有完备城防系统的大城三座,小城四十余。因此在三年前,吉林与九原一起,从行省升格为路。这代表着两地不再是边疆,而是属于中土。行省的最高长官是兼理军政的镇抚使,而一路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统管当地州郡兵的则是团练使——至于野战部队,则直接从属于枢密院。而不经过地方之手。
一介地方士绅能得享如此殊荣,在吉林路也没有几次。由于团练使和州县官们带了头,同时为了示好陆军的副参谋长,更是为了结交与当今太子关系密切的将领。每一日奔波百里,来江甸屯祭奠的宾客,都是络绎不绝。
虽说在夏天,因为天气炎热,尸首从来都不会拖到三七以后才入土。但到了七月中,老封翁的头七、二七已过,三七、四七也都过了。就算撒了再多的的玉露香精,堆了多少石灰,灵堂中的尸臭也是难以掩盖,但依然没有下葬的意思。因为多少人都在等着,远征西土的当世名将,宁老封翁的长子的归来。
这天的一大早,江甸屯的老老少少都忙碌了起来,连念经的僧道也是摇头晃脑将声音提得老高。昨夜宁易提前遣来的亲兵,已经将他行程报予家中。为了奔丧,从接到丧报的那一天,宁易便带着一家妻儿老小日夜兼程赶来。他没有选择走陆路,而是先坐有轨马车到了天津。又在天津港包了一条车船。渡海入鸭渌江。沿江上溯,只用了十三天,就到了桓州港。他的一大家子,最小的只有两岁,若不是走水路,从陆路绕过两千多里,肯定就要拖过他父亲的七七。
由于有着从保州港,借用驿站马匹提前赶来的亲兵报信,在桓州港中,宁家早已准备好了几辆马车还有几名善骑的家丁在等候。众人都在耐心等待,到了午前,一匹快马从桓州城方向奔来,骑手还没下地,就连声说道:“来了!来了!”
宁家的二子宁建,率众迎出了村外,很快,几辆车马就从远处的官道上疾驶而来。一名骑手在前面打头的。等到进了,众人才发现那竟然是宁破虏宁将军。
宁易他套了身临时裁剪的粗麻布,到了村口,也不看一众迎接的乡人,直接冲进了村子。在家门口跳下马,便奔进屋中。伏在灵柩前,哭得涕泪横流。
“真是孝顺啊!”旁观的人们赞叹着。
伏地哭了一阵,几个宁家的亲友将宁易搀扶起来。宁易擦了擦眼泪,与一众亲友一一见过。
由于有着大批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亲友帮忙,一应丧事办得热热闹闹。五七下葬,也是做得声势浩大。上千人的队伍,从江甸屯一直拖到宁家的坟地中。逝者入土为安,喧闹了一个多月的江甸屯。也终于清静了下来。不过外面清静了,宁家内部却要忙起来了。
宁易的生母早亡,一个县君的封号只能在灵牌和墓碑上享受。刚刚过世的老封翁也没有再娶,或是将妾室扶正,而且他在世时,并没有提前分家。所以当他过世后,几个已经成家的儿子,还有一个未出嫁的女儿便是要瓜分他的家产——按照宋律,出嫁的女儿已是外人,并没有资格分产。
宁易是宁家长子,同时又是显贵,按理说应该可以拿到最大的一份。但以他现在的身份,日后胙土分茅是肯定的。也用不着与他的弟弟们争他老爹几十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财产。不但不需要争,日后他得享封国,宁家的子弟们也多得卖掉这里的土地,一起出海就藩——在中土当个土豪,哪比得在海外做个宗室。
所以一为将来、一为名声,宁易都不会跟弟妹们去争产。如此一来,有他坐镇,宁家分家之事也没有什么好争得。不像有些人家的兄弟,分家产的官司甚至要打到州府里去。也没有多费唇舌,一切按照律法而来,家里的产业、土地和存款一共分作十三份。其中宁易的六个弟弟一人两份,另外未出嫁的一个小妹得到一份。剩下的一点财物就分给老封翁的两个没生下一儿半女的妾室。
分家的比例确定,宁易便让几个从保州请来会计师算了一算,他的亡父到底有多少身家。最后算出来的的结果,连宁易这个见过大世面的将军,都不禁吃了一惊。他没想到他老爹这些年来的攒下的家产有如许多,林林总总加起来竟然有四十来万贯。二十多年来,宁易参加的战争大大小小有七八次。但靠着分到的战利品,以及多年来的悉心理财,也不过积攒起五十万贯左右的家产。一个乡中土豪就能跟陆军副总参谋长差不多的身家,宁易这才恍然难怪他家里能请得起三十多名僧侣道士。在家中开上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
就算是在京中,四十多万贯的家资,也能算是中等偏上的富户了。不过在吉林,土地就是财富,闯荡东北的人们开辟荒地,砍伐荒林,建立村屯,繁衍人口。且吉林这里物产丰富,又近着海滨,几乎能自给自足,需要用到钱钞的地方却又很少。只要不赌博败家,一年年的不断积累,靠山吃山的庄户人家们,只要没有赌嫖之类的恶习,基本上都有着万余贯的身家。只要善于营生,就算积攒下百万贯家产的豪富,也不足为奇。
看着这么许多的财产,宁易虽然吃惊,却也没有改口的意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