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旧唐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薛收 兄子元敬 收子元超 从子稷
姚思廉 颜师古 弟相时
令 狐德棻 邓世隆 顾胤 李延寿 李仁实等附
孔颖达 司马才章 王恭马嘉 运等附
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隋内史侍郎道衡子也。事继从父孺以孝闻。年十 二,解属文。以父在隋非命,乃洁志不仕。大业末,郡举秀才,固辞不应。义旗起, 遁于首阳山,将协义举。蒲州通守尧君素潜知收谋,乃遣人迎收所生母王氏置城内, 收乃还城。后君素将应王世充,收遂逾城归国。秦府记室房玄龄荐之于太宗,即日 召见,问以经略,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授秦府主簿,判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 时太宗专任征伐,檄书露布,多出于收。言辞敏速,还同宿构,马上即成,曾无点 窜。太宗讨王世充也,窦建德率兵来拒,诸将皆以为宜且退军,以观贼形势。收独 建策曰:“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填积,其兵皆是江淮精锐,所患者在于乏食,是以 为我所持,求战不可。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骁雄,期于奋决。若纵 其至此,两寇相连,转河北之粮以相资给,则伊、洛之间战斗不已。今宜分兵守营, 深其沟防,即世充欲战,慎勿出兵。大王亲率猛锐,先据成皋之险,训兵坐甲,以 待其至。彼以疲弊之师,当我堂堂之势,一战必克。建德即破,世充自下矣。不过 两旬,二国之君,可面缚麾下。若退兵自守,计之下也。”太宗纳之,卒擒建德。 东都平,太宗入观隋氏宫室,嗟后主罄人力以逞奢侈。收进曰:“窃闻峻宇雕墙, 殷辛以灭;土阶茅栋,唐尧以昌。秦帝增阿房之饰,汉后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 秦祸速,自古如此。后主曾不能察,以万乘之尊,困一夫之手,使土崩瓦解,取讥 后代,以奢虐所致也。”太宗悦其对。及军还,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太宗初授天策 上将、尚书令,命收与世南并作第一让表,竟用收者。太宗曾侍高祖游后园中,获 白鱼,命收为献表,收援笔立就,不复停思,时人推其二表赡而速。从平刘黑闼, 封汾阴县男。武德六年,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与房玄龄、杜如晦特蒙殊礼,受心 腹之寄。又尝上书谏猎,太宗手诏曰:“览读所陈,实悟心胆,今日成我,卿之力 也。明珠兼乘,岂比来言,当以诫心,书何能尽!今赐卿黄金四十铤,以酬雅意。” 七年,寝疾,太宗遣使临问,相望于道。寻命舆疾诣府,太宗亲以衣袂抚收,论叙 生平,潸然流涕。寻卒,年三十三。太宗亲自临哭。哀恸左右。与收从父兄子元敬 书曰:“吾与卿叔共事,或军旅多务,或文咏从容。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 比虽疾苦,日冀痊除,何期一朝,忽成万古!追寻痛惋,弥用伤怀。且闻其兒子幼 小,家徒壁立,未知何处安置?宜加安抚,以慰吾怀。”因使人吊祭,赠物三百段。 及后,遍图学士等形像。太宗叹曰:“薛收遂成故人,恨不早图其像。”及登极, 顾谓房玄龄曰:“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又尝梦收如平生,又敕有司特 赐其家粟帛。贞观七年,赠定州刺史。永徽六年,又赠太常卿,陪葬昭陵。文集十 卷。
元敬,隋选部侍郎迈子也。有文学,少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 东三凤”收为长雏,德音为鸑鷟,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武德中,元敬为秘书郎, 太宗召为天策府参军,兼直记室。收与元敬俱为文学馆学士。时房、杜等处心腹之 寄,深相友托,元敬畏于权势,竟不之狎,如晦常云:“小记室不可得而亲,不可 得而疏。”太宗入东宫,除太子舍人。时军国之务,总于东宫,元敬专掌文翰,号 为称职。寻卒。
收子元超。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 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 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 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 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永徽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 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 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 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巂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 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巂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 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 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时元超特承恩遇, 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曰:“长得卿在中书,固 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 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曰:“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 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 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 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 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 官至正谏大夫。元超从子稷。
稷举进士,累转中书舍人。时从祖兄曜为正谏大夫,与稷俱以辞学知名,同在 两省,为时所称。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好古博雅,尤工隶书。自贞 观、永徽之际,虞世南、褚遂良时人宗其书迹,自后罕能继者。稷外祖魏徵家富图 籍,多有虞、褚旧迹,稷锐精模仿,笔态遒丽,当时无及之者。又善画,博探古迹。 睿宗在籓,留意于小学,稷于是特见招引,俄又令其子伯阳尚仙源公主。及践祚, 累拜中书侍郎,与苏颋等对掌制诰。俄与中书侍郎崔日用参知政事。睿宗以钟绍京 为中书令,稷劝令礼让,因入言于帝曰:“绍京素无才望,出自胥吏,虽有功勋, 未闻令德。一朝超居元宰,师长百僚,臣恐清浊同贯,失于圣朝具瞻之美。”帝然 其言,因绍京表让,遂转为户部尚书。稷又于帝前面折崔日用,递相短长,由是罢 知政事,迁左散骑常侍,历工部、礼部二尚书。以翊赞睿宗功封晋国公,赐实封三 百户,除太子少保。睿宗常召稷入宫中参决庶政,恩遇莫与为比。及窦怀贞伏诛, 稷以知其谋,赐死于万年县狱中。子伯阳,以尚公主拜右千牛卫将军、驸马都尉, 亦以功封安邑郡公,别食实封四百户。及父死,特免坐,左迁晋州员外别驾。寻而 配徙岭表,在道自杀。伯阳子谈,开元十六年,尚常山公主,拜驸马都尉、光禄员 外卿,旬日暴卒。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父察,陈吏部尚书;入隋,历太子内舍人、秘 书丞、北绛公,学兼儒史,见重于三代。陈亡,察自吴兴始迁关中。思廉少受汉史 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为汉 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初,察在陈尝修梁、陈二史,未就,临终令思廉续成其志。 丁继母忧,庐于墓侧,毁瘠加人。服阕,补河间郡司法书佐。思廉上表陈父遗言, 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炀帝又令与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区宇图志。后 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将升殿, 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布 列阶下。高祖闻而义之,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观者咸叹曰:“忠烈之 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乎!”高祖受禅,授秦王文学。后太宗征徐圆朗,思廉时 在洛阳,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 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三百段以遗之,书曰:“想节义之风,故有斯赠。” 寻引为文学馆学士。太宗入春宫,迁太子洗马。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令文学褚亮为之赞,曰:“志苦精勤,纪言实录。 临危殉义,余风励俗。”三年,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徵同撰梁、陈二史。思廉又采谢 炅等诸家梁史续成父书,并推究陈事,删益博综顾野王所修旧史,撰成梁书五 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徵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 百段,加通直散骑常侍。思廉以籓邸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 廉亦直言无隐。太宗将幸九成宫,思廉谏曰:“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 尧、舜、禹、汤之所为也。”言甚切至。太宗谕曰:“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 情好游赏也。”因赐帛五十匹。九年,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十一年卒。太 宗深悼惜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于昭陵。子处平,官至通事舍 人。处平子璹、珽,别有传。
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其先本居琅邪,世仕江左。 及之推,历事周、齐,齐灭,始居关中。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 参军。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 所荐,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弱貌羸,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 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素奇其对。到官果以干理闻。时薛道衡为襄州 总管,与高祖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尝使其掎摭疵病,甚亲昵之。寻坐事免, 归长安,十年不得调,家贫,以教授为业。
及起义,师古至长春宫谒见,授朝散大夫。从平京城,拜敦煌公府文学,转起 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 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 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岁余,坐事免。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 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加详议, 于时诸儒传习已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 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于是兼通直郎、散骑常侍,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 学者习焉。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 剖析,曲尽其源。是时多引后进之士为雠校,师古抑素流,先贵势,虽富商大贾亦 引进之,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 识,良有可称,但事亲居官,未为清论所许。今之此授,卿自取之。朕以卿曩日任 使,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师古既负其才,又早见驱 策,累被任用,及频有罪谴,意甚丧沮。自是阖门守静,杜绝宾客,放志园亭,葛 巾野服。然搜求古迹及古器,耽好不已。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 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 者所重。承乾表上之,太宗令编之秘阁,赐师古物二百段、良马一匹。十五年,太 宗下诏,将有事于泰山,所司与公卿并诸儒博士详定仪注。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 令狐德棻为封禅使,参考其仪,时论者竞起异端。师古奏曰:“臣撰定封禅仪注 书在十一年春,于时诸儒参详,以为适中。”于是诏公卿定其可否,多从师古之 说,然而事竟不行。师古俄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十九年,从驾东巡,道病卒, 年六十五,谥曰戴。有集六十卷。其所注汉书及急就章,大行于世。永徽 三年,师古子扬庭为符玺郎,又表上师古所撰匡谬正俗八卷。高宗下诏付秘书 阁,仍赐扬庭帛五十匹。
师古弟相时,亦有学业。武德中,与房玄龄等为秦府学士。贞观中,累迁谏议 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寻转礼部侍郎。相时羸瘠多疾病,太宗常使赐以医 药。性仁友,及师古卒,不胜哀慕而卒。师古叔父游秦,武德初累迁廉州刺史,封 临沂县男。时刘黑闼初平,人多以强暴寡礼,风俗未安,游秦抚恤境内,敬让大行。 邑里歌曰:“廉州颜有道,性行同庄、老。爱人如赤子,不杀非时草。”高祖玺书 劳勉之。俄拜郓州刺史,卒于官。撰汉书决疑十二卷,为学者所称,后师古注 汉书,亦多取其义耳。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人,隋鸿胪少卿熙之子也。先居燉煌,代为河西右族。德 棻博涉文史,早知名。大业末,为药城长,以世乱不就职。及义旗建,淮安王神通 据太平宫,自称总管,以德棻为记室参军。高祖入关,引直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 年,转起居舍人,甚见亲待。五年,迁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受诏撰艺文类聚。 高祖问德棻曰:“比者,丈夫冠、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对曰:“在人之身, 冠为上饰,所以古人方诸君上。昔东晋之末,君弱臣强,江左士女,皆衣小而裳大。 及宋武正位之后,君德尊严,衣服之制,俄亦变改。此即近事之征。”高祖然之。 时承丧乱之余,经籍亡逸,德棻奏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令缮写。数 年间,群书略备。德棻尝从容言于高祖曰:“窃见近代已来,多无正史,梁、陈及 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更 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陛上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历数,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 时。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如臣愚见,并请修之。”高祖然其奏,下诏曰:
司典序言,史官记事,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 前古,贻鉴将来。伏羲以降,周、秦斯及,两汉传绪,三国受命,迄于晋、宋,载 籍备焉。自有魏南徙,乘机抚运,周、隋禅代,历世相仍。梁氏称邦,跨据淮海; 齐迁龟鼎,陈建皇宗,莫不自命正朔,绵历岁祀,各殊徽号,删定礼仪。至于发迹 开基,受终告代,嘉谋善政,名臣奇士,立言著绩,无乏于时。然而简牍未编,纪 传咸阙,炎凉已积,谣俗迁讹。余烈遗风,倏焉将坠。朕握图驭宇,长世字人,方 立典谟,永垂宪则。顾彼湮落,用深轸悼,有怀撰次,实资良直。中书令萧瑀、给 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可修魏史,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俭 可修周史,兼中书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可修隋史,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 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可修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兼吏部郎中祖孝孙、前秘书丞 魏徵可修齐史,秘书监窦璡、给事中欧阳询、秦王文学姚思廉可修陈史。务加详核, 博采旧闻,义在不刊,书法无隐。
瑀等受诏,历数年,竟不能就而罢。贞观三年,太宗复敕修撰,乃令德棻与秘 书郎岑文本修周史,中书舍人李百药修齐史,著作郎姚思廉修梁、陈史,秘书监魏 徵修隋史,与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总监诸代史。众议以魏史既有魏收、魏彦二家,已 为详备,遂不复修。德棻又奏引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佐修周史,德棻仍总知类会梁、 陈、齐、隋诸史。武德已来创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六年,累迁礼部侍郎,兼修 国史,赐爵彭阳男。十年,以修周史赐绢四百匹。十一年,修新礼成,进爵为 子。又以撰氏族志成,赐帛二百匹。十五年,转太子右庶子。承乾败,随例除 名。十八年,起为雅州刺史,以公事免。寻有诏改撰晋书,房玄龄奏德棻令预 修撰,当时同修一十八人,并推德棻为首,其体制多取决焉。书成,除秘书少监。
永徽元年,又受诏撰定律令,复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及五 代史志。寻迁太常卿,兼弘文馆学士。时高宗初嗣位,留心政道,尝召宰臣及弘 文馆学士于中华殿而问曰:“何者为王道;霸道?又孰为先后?”德棻对曰:“王 道任德,霸道任刑。自三王已上,皆行王道;唯秦任霸术,汉则杂而行之;魏、晋 已下,王、霸俱失。如欲用之,王道为最,而行之为难。”高宗曰:“今之所行, 何政为要?”德棻对曰:“古者为政,清其心,简其事,以此为本。当今天下无虞, 年谷丰稔,薄赋敛,少征役,此乃合于古道。为政之要道,莫过于此。”高宗曰: “政道莫尚于无为也。”又问曰:“禹、汤何以兴?桀、纣何以亡?”德棻对曰: “传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二主惑于 妹喜、妲己,诛戮谏者,造砲烙之刑,是其所以亡也。”高宗甚悦,既罢,各赐以 缯彩。四年,迁国子祭酒,以修贞观十三年以后实录功,赐物四百段,兼授崇贤馆 学士。寻又撰高宗实录三十卷,进爵为公。龙朔二年,表请致仕,许之,仍加 金紫光禄大夫。乾封元年,卒于家,年八十四,谥曰宪。德棻暮年尤勤于著述,国 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
自武德已后,有邓世隆、顾胤、李延寿、李仁实前后修撰国史,颇为当时所称。
邓世隆者,相州人也。大业末,王世充兄子太,守河阳,引世隆为宾客,大见 亲遇。及太宗攻洛阳,遣书谕太,世隆为复书,言辞不逊。洛阳平后,世隆惧罪, 变姓名,自号隐玄先生,窜于白鹿山。贞观初,征授国子主簿,与崔仁师、慕容善 行、刘顗、庾安礼、敬播等俱为修史学士。世隆负宿罪,犹不自安。太宗闻之,遣 房玄龄谕之曰:“尔为王太作书,诚合重罪,但各为其主,于朕岂有恶哉?朕今为 天子,何能追责匹夫之过?尔宜坦然,勿怀危惧也。”擢授著作佐郎,历卫尉丞。 初,太宗以武功定海内,栉风沐雨,不暇于诗书。暨于嗣业,进引忠良,锐精思政。 数年之后,道致隆平,遂于听览之暇,留情文史。叙事言怀,时有构属,天才宏丽, 兴托玄远。贞观十三年,世隆上疏请编录御集,太宗竟不许之。世隆又采隋代旧事, 撰为东都记三十卷。迁著作郎。寻卒。
顾胤者,苏州吴人也。祖越,... -->>
薛收 兄子元敬 收子元超 从子稷
姚思廉 颜师古 弟相时
令 狐德棻 邓世隆 顾胤 李延寿 李仁实等附
孔颖达 司马才章 王恭马嘉 运等附
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隋内史侍郎道衡子也。事继从父孺以孝闻。年十 二,解属文。以父在隋非命,乃洁志不仕。大业末,郡举秀才,固辞不应。义旗起, 遁于首阳山,将协义举。蒲州通守尧君素潜知收谋,乃遣人迎收所生母王氏置城内, 收乃还城。后君素将应王世充,收遂逾城归国。秦府记室房玄龄荐之于太宗,即日 召见,问以经略,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授秦府主簿,判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 时太宗专任征伐,檄书露布,多出于收。言辞敏速,还同宿构,马上即成,曾无点 窜。太宗讨王世充也,窦建德率兵来拒,诸将皆以为宜且退军,以观贼形势。收独 建策曰:“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填积,其兵皆是江淮精锐,所患者在于乏食,是以 为我所持,求战不可。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骁雄,期于奋决。若纵 其至此,两寇相连,转河北之粮以相资给,则伊、洛之间战斗不已。今宜分兵守营, 深其沟防,即世充欲战,慎勿出兵。大王亲率猛锐,先据成皋之险,训兵坐甲,以 待其至。彼以疲弊之师,当我堂堂之势,一战必克。建德即破,世充自下矣。不过 两旬,二国之君,可面缚麾下。若退兵自守,计之下也。”太宗纳之,卒擒建德。 东都平,太宗入观隋氏宫室,嗟后主罄人力以逞奢侈。收进曰:“窃闻峻宇雕墙, 殷辛以灭;土阶茅栋,唐尧以昌。秦帝增阿房之饰,汉后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 秦祸速,自古如此。后主曾不能察,以万乘之尊,困一夫之手,使土崩瓦解,取讥 后代,以奢虐所致也。”太宗悦其对。及军还,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太宗初授天策 上将、尚书令,命收与世南并作第一让表,竟用收者。太宗曾侍高祖游后园中,获 白鱼,命收为献表,收援笔立就,不复停思,时人推其二表赡而速。从平刘黑闼, 封汾阴县男。武德六年,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与房玄龄、杜如晦特蒙殊礼,受心 腹之寄。又尝上书谏猎,太宗手诏曰:“览读所陈,实悟心胆,今日成我,卿之力 也。明珠兼乘,岂比来言,当以诫心,书何能尽!今赐卿黄金四十铤,以酬雅意。” 七年,寝疾,太宗遣使临问,相望于道。寻命舆疾诣府,太宗亲以衣袂抚收,论叙 生平,潸然流涕。寻卒,年三十三。太宗亲自临哭。哀恸左右。与收从父兄子元敬 书曰:“吾与卿叔共事,或军旅多务,或文咏从容。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 比虽疾苦,日冀痊除,何期一朝,忽成万古!追寻痛惋,弥用伤怀。且闻其兒子幼 小,家徒壁立,未知何处安置?宜加安抚,以慰吾怀。”因使人吊祭,赠物三百段。 及后,遍图学士等形像。太宗叹曰:“薛收遂成故人,恨不早图其像。”及登极, 顾谓房玄龄曰:“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又尝梦收如平生,又敕有司特 赐其家粟帛。贞观七年,赠定州刺史。永徽六年,又赠太常卿,陪葬昭陵。文集十 卷。
元敬,隋选部侍郎迈子也。有文学,少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 东三凤”收为长雏,德音为鸑鷟,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武德中,元敬为秘书郎, 太宗召为天策府参军,兼直记室。收与元敬俱为文学馆学士。时房、杜等处心腹之 寄,深相友托,元敬畏于权势,竟不之狎,如晦常云:“小记室不可得而亲,不可 得而疏。”太宗入东宫,除太子舍人。时军国之务,总于东宫,元敬专掌文翰,号 为称职。寻卒。
收子元超。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 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 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 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 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永徽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 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 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 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巂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 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巂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 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 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时元超特承恩遇, 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曰:“长得卿在中书,固 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 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曰:“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 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 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 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 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 官至正谏大夫。元超从子稷。
稷举进士,累转中书舍人。时从祖兄曜为正谏大夫,与稷俱以辞学知名,同在 两省,为时所称。景龙末,为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好古博雅,尤工隶书。自贞 观、永徽之际,虞世南、褚遂良时人宗其书迹,自后罕能继者。稷外祖魏徵家富图 籍,多有虞、褚旧迹,稷锐精模仿,笔态遒丽,当时无及之者。又善画,博探古迹。 睿宗在籓,留意于小学,稷于是特见招引,俄又令其子伯阳尚仙源公主。及践祚, 累拜中书侍郎,与苏颋等对掌制诰。俄与中书侍郎崔日用参知政事。睿宗以钟绍京 为中书令,稷劝令礼让,因入言于帝曰:“绍京素无才望,出自胥吏,虽有功勋, 未闻令德。一朝超居元宰,师长百僚,臣恐清浊同贯,失于圣朝具瞻之美。”帝然 其言,因绍京表让,遂转为户部尚书。稷又于帝前面折崔日用,递相短长,由是罢 知政事,迁左散骑常侍,历工部、礼部二尚书。以翊赞睿宗功封晋国公,赐实封三 百户,除太子少保。睿宗常召稷入宫中参决庶政,恩遇莫与为比。及窦怀贞伏诛, 稷以知其谋,赐死于万年县狱中。子伯阳,以尚公主拜右千牛卫将军、驸马都尉, 亦以功封安邑郡公,别食实封四百户。及父死,特免坐,左迁晋州员外别驾。寻而 配徙岭表,在道自杀。伯阳子谈,开元十六年,尚常山公主,拜驸马都尉、光禄员 外卿,旬日暴卒。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父察,陈吏部尚书;入隋,历太子内舍人、秘 书丞、北绛公,学兼儒史,见重于三代。陈亡,察自吴兴始迁关中。思廉少受汉史 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为汉 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初,察在陈尝修梁、陈二史,未就,临终令思廉续成其志。 丁继母忧,庐于墓侧,毁瘠加人。服阕,补河间郡司法书佐。思廉上表陈父遗言, 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炀帝又令与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区宇图志。后 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将升殿, 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布 列阶下。高祖闻而义之,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观者咸叹曰:“忠烈之 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乎!”高祖受禅,授秦王文学。后太宗征徐圆朗,思廉时 在洛阳,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 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三百段以遗之,书曰:“想节义之风,故有斯赠。” 寻引为文学馆学士。太宗入春宫,迁太子洗马。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令文学褚亮为之赞,曰:“志苦精勤,纪言实录。 临危殉义,余风励俗。”三年,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徵同撰梁、陈二史。思廉又采谢 炅等诸家梁史续成父书,并推究陈事,删益博综顾野王所修旧史,撰成梁书五 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徵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 百段,加通直散骑常侍。思廉以籓邸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 廉亦直言无隐。太宗将幸九成宫,思廉谏曰:“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 尧、舜、禹、汤之所为也。”言甚切至。太宗谕曰:“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 情好游赏也。”因赐帛五十匹。九年,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十一年卒。太 宗深悼惜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于昭陵。子处平,官至通事舍 人。处平子璹、珽,别有传。
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其先本居琅邪,世仕江左。 及之推,历事周、齐,齐灭,始居关中。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 参军。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 所荐,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弱貌羸,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 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素奇其对。到官果以干理闻。时薛道衡为襄州 总管,与高祖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尝使其掎摭疵病,甚亲昵之。寻坐事免, 归长安,十年不得调,家贫,以教授为业。
及起义,师古至长春宫谒见,授朝散大夫。从平京城,拜敦煌公府文学,转起 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 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 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岁余,坐事免。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 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加详议, 于时诸儒传习已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 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于是兼通直郎、散骑常侍,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 学者习焉。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 剖析,曲尽其源。是时多引后进之士为雠校,师古抑素流,先贵势,虽富商大贾亦 引进之,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 识,良有可称,但事亲居官,未为清论所许。今之此授,卿自取之。朕以卿曩日任 使,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师古既负其才,又早见驱 策,累被任用,及频有罪谴,意甚丧沮。自是阖门守静,杜绝宾客,放志园亭,葛 巾野服。然搜求古迹及古器,耽好不已。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 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 者所重。承乾表上之,太宗令编之秘阁,赐师古物二百段、良马一匹。十五年,太 宗下诏,将有事于泰山,所司与公卿并诸儒博士详定仪注。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 令狐德棻为封禅使,参考其仪,时论者竞起异端。师古奏曰:“臣撰定封禅仪注 书在十一年春,于时诸儒参详,以为适中。”于是诏公卿定其可否,多从师古之 说,然而事竟不行。师古俄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十九年,从驾东巡,道病卒, 年六十五,谥曰戴。有集六十卷。其所注汉书及急就章,大行于世。永徽 三年,师古子扬庭为符玺郎,又表上师古所撰匡谬正俗八卷。高宗下诏付秘书 阁,仍赐扬庭帛五十匹。
师古弟相时,亦有学业。武德中,与房玄龄等为秦府学士。贞观中,累迁谏议 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寻转礼部侍郎。相时羸瘠多疾病,太宗常使赐以医 药。性仁友,及师古卒,不胜哀慕而卒。师古叔父游秦,武德初累迁廉州刺史,封 临沂县男。时刘黑闼初平,人多以强暴寡礼,风俗未安,游秦抚恤境内,敬让大行。 邑里歌曰:“廉州颜有道,性行同庄、老。爱人如赤子,不杀非时草。”高祖玺书 劳勉之。俄拜郓州刺史,卒于官。撰汉书决疑十二卷,为学者所称,后师古注 汉书,亦多取其义耳。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人,隋鸿胪少卿熙之子也。先居燉煌,代为河西右族。德 棻博涉文史,早知名。大业末,为药城长,以世乱不就职。及义旗建,淮安王神通 据太平宫,自称总管,以德棻为记室参军。高祖入关,引直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 年,转起居舍人,甚见亲待。五年,迁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受诏撰艺文类聚。 高祖问德棻曰:“比者,丈夫冠、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对曰:“在人之身, 冠为上饰,所以古人方诸君上。昔东晋之末,君弱臣强,江左士女,皆衣小而裳大。 及宋武正位之后,君德尊严,衣服之制,俄亦变改。此即近事之征。”高祖然之。 时承丧乱之余,经籍亡逸,德棻奏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令缮写。数 年间,群书略备。德棻尝从容言于高祖曰:“窃见近代已来,多无正史,梁、陈及 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更 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陛上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历数,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 时。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如臣愚见,并请修之。”高祖然其奏,下诏曰:
司典序言,史官记事,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 前古,贻鉴将来。伏羲以降,周、秦斯及,两汉传绪,三国受命,迄于晋、宋,载 籍备焉。自有魏南徙,乘机抚运,周、隋禅代,历世相仍。梁氏称邦,跨据淮海; 齐迁龟鼎,陈建皇宗,莫不自命正朔,绵历岁祀,各殊徽号,删定礼仪。至于发迹 开基,受终告代,嘉谋善政,名臣奇士,立言著绩,无乏于时。然而简牍未编,纪 传咸阙,炎凉已积,谣俗迁讹。余烈遗风,倏焉将坠。朕握图驭宇,长世字人,方 立典谟,永垂宪则。顾彼湮落,用深轸悼,有怀撰次,实资良直。中书令萧瑀、给 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可修魏史,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俭 可修周史,兼中书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可修隋史,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 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可修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兼吏部郎中祖孝孙、前秘书丞 魏徵可修齐史,秘书监窦璡、给事中欧阳询、秦王文学姚思廉可修陈史。务加详核, 博采旧闻,义在不刊,书法无隐。
瑀等受诏,历数年,竟不能就而罢。贞观三年,太宗复敕修撰,乃令德棻与秘 书郎岑文本修周史,中书舍人李百药修齐史,著作郎姚思廉修梁、陈史,秘书监魏 徵修隋史,与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总监诸代史。众议以魏史既有魏收、魏彦二家,已 为详备,遂不复修。德棻又奏引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佐修周史,德棻仍总知类会梁、 陈、齐、隋诸史。武德已来创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六年,累迁礼部侍郎,兼修 国史,赐爵彭阳男。十年,以修周史赐绢四百匹。十一年,修新礼成,进爵为 子。又以撰氏族志成,赐帛二百匹。十五年,转太子右庶子。承乾败,随例除 名。十八年,起为雅州刺史,以公事免。寻有诏改撰晋书,房玄龄奏德棻令预 修撰,当时同修一十八人,并推德棻为首,其体制多取决焉。书成,除秘书少监。
永徽元年,又受诏撰定律令,复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及五 代史志。寻迁太常卿,兼弘文馆学士。时高宗初嗣位,留心政道,尝召宰臣及弘 文馆学士于中华殿而问曰:“何者为王道;霸道?又孰为先后?”德棻对曰:“王 道任德,霸道任刑。自三王已上,皆行王道;唯秦任霸术,汉则杂而行之;魏、晋 已下,王、霸俱失。如欲用之,王道为最,而行之为难。”高宗曰:“今之所行, 何政为要?”德棻对曰:“古者为政,清其心,简其事,以此为本。当今天下无虞, 年谷丰稔,薄赋敛,少征役,此乃合于古道。为政之要道,莫过于此。”高宗曰: “政道莫尚于无为也。”又问曰:“禹、汤何以兴?桀、纣何以亡?”德棻对曰: “传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二主惑于 妹喜、妲己,诛戮谏者,造砲烙之刑,是其所以亡也。”高宗甚悦,既罢,各赐以 缯彩。四年,迁国子祭酒,以修贞观十三年以后实录功,赐物四百段,兼授崇贤馆 学士。寻又撰高宗实录三十卷,进爵为公。龙朔二年,表请致仕,许之,仍加 金紫光禄大夫。乾封元年,卒于家,年八十四,谥曰宪。德棻暮年尤勤于著述,国 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
自武德已后,有邓世隆、顾胤、李延寿、李仁实前后修撰国史,颇为当时所称。
邓世隆者,相州人也。大业末,王世充兄子太,守河阳,引世隆为宾客,大见 亲遇。及太宗攻洛阳,遣书谕太,世隆为复书,言辞不逊。洛阳平后,世隆惧罪, 变姓名,自号隐玄先生,窜于白鹿山。贞观初,征授国子主簿,与崔仁师、慕容善 行、刘顗、庾安礼、敬播等俱为修史学士。世隆负宿罪,犹不自安。太宗闻之,遣 房玄龄谕之曰:“尔为王太作书,诚合重罪,但各为其主,于朕岂有恶哉?朕今为 天子,何能追责匹夫之过?尔宜坦然,勿怀危惧也。”擢授著作佐郎,历卫尉丞。 初,太宗以武功定海内,栉风沐雨,不暇于诗书。暨于嗣业,进引忠良,锐精思政。 数年之后,道致隆平,遂于听览之暇,留情文史。叙事言怀,时有构属,天才宏丽, 兴托玄远。贞观十三年,世隆上疏请编录御集,太宗竟不许之。世隆又采隋代旧事, 撰为东都记三十卷。迁著作郎。寻卒。
顾胤者,苏州吴人也。祖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