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武帝之天龙八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孝锡的根基所在,如果根基不稳,自在不是他所想要的。
跟严律交谈了一会,赵孝锡又找到自家父王,将兴兵李朝的事情说了一遍。赵颢对于他的做法,倒也是很赞同。原因很简单,这场战争当年让神宗很气愤。
如今继位的李朝皇帝,同样虎视眈眈,想着吞并大宋的广南三州。这让身为大宋王爷的赵颢,自然很赞成兴兵讨伐。
既然儿子暂时不能到北方兴兵,那么在南方打出威望来,也有助于提升他在大宋的名声。这年头,要是王爷没什么作为,渐渐也会被人遗忘的。
象他这位徐王,在京城就被人视做闲散王爷,除了面子上的尊重外,没人太把他当回事。要是出了京,也只能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待着。
可赵孝锡这位王爷不同,明面上他还是要遵从赵煦的调度。可实际上,赵孝锡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手上有兵有权又有地盘,不看皇帝脸色行事也无碍。
只是将来想登上那张龙椅,那么赵孝锡就必须需要民望跟军权。民望无非就是让老百姓觉得,赵孝锡能给他们带来安全,带来好日子。
至于兵权就更加好说,那就是手上有精兵。可精兵从何而来,只有发动战争。通过战争,打造一支真正强大有经验的精兵出来。
对于父亲的期待,赵孝锡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只是赵孝锡更清楚,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一步步按计划来走,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虽然他人在琼州,可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他同样非常清楚。想到前次在路上发出的奏折,赵孝锡略带请教的道:“父王,你对苏氏兄弟如何 看?”
赵颢略带疑惑的道:“你说的苏氏兄弟,可指本朝门下侍郎苏大人两兄弟?他们怎么了?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官家再怎么样,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吧?”
想到朝堂中姓苏,又是兄弟同朝为官的,除了门下侍郎苏辙,跟定州知州苏轼,应该没有第二个苏氏兄弟。苏家在北宋,也算是个文官世家,在文官中影响不容忽视啊!
见父亲猜出一些端倪,赵孝锡也没隐瞒道:“前段时间,官家改年号为绍圣元年。因为税赋之事,苏大人上书惹恼官家,被贬出朝堂出任汝州知州。
其弟苏轼也受到牵连,被解除定州知州之职,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他们也可谓满门忠烈,临老却落的如此下场,儿子实在看不过去。
先前儿子已经给章惇臣相去信,让他将苏轼调到儋州任知州。想来这会,折子已经到京城。要是他不放,本王就让他看看,什么叫惹怒本王的下场。”
听到苏氏兄弟被贬,赵颢也忍不住皱眉道:“官家到底怎么了?苏氏兄弟在本朝,也算难得的忠君大臣。他们平时,参与党争之事,怎么也会受到此番下场呢?”
对于赵颢的感叹,赵孝锡却苦笑道:“正是因为他们兄弟,不参与党争。结果官家一发怒,新旧两派大臣,都没人替他们进言求情,甚至还有官员落井下石。
党争,最终伤的是朝廷的元气,怎么官家就看不到这点呢?如今新党得势,旧派官员同样据理力争。整个朝堂,已然变成菜贩讨价还价的场所,真令人气愤啊!”
面对这种党争的事情,赵孝锡也不好多说什么。知道这种危害的赵孝锡,在如今的六部官员之中,也严禁拉帮结派。虽然现在没发生,可也不敢保证,未来也不会发生。
可他至少知道一点,官员如果据事力争,这种争是可取的。可为了个人私利,枉顾国家利益,那这种争是要命的。也是他绝对不容许的!
想到前世这位流传后世甚广的苏轼,以其命名的东坡肉,更是传承千年之久。加之其在江南的威望,至今也有不少百姓,感念其功德。让其当个节度副使,无疑大材小用。
刚好琼州一摊子事情,急需官员过来管理,赵孝锡直接通过私交关系。让章惇将苏轼,调到儋州来担任知州。相信到了这里,也没人敢再迫害于他。
其次的用意,也是赵孝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苏系官员的支持。不管怎么说,治理天下少不了这些文官。而苏系的门生故吏同样不少,声誉似乎也还不错。
其实跟章惇打招呼,也只是给朝廷一个台阶下。不然,以赵孝锡的脾气,直接就将苏轼请到琼州来,他倒想看看,朝廷谁敢多说一个不字!R1152
孝锡的根基所在,如果根基不稳,自在不是他所想要的。
跟严律交谈了一会,赵孝锡又找到自家父王,将兴兵李朝的事情说了一遍。赵颢对于他的做法,倒也是很赞同。原因很简单,这场战争当年让神宗很气愤。
如今继位的李朝皇帝,同样虎视眈眈,想着吞并大宋的广南三州。这让身为大宋王爷的赵颢,自然很赞成兴兵讨伐。
既然儿子暂时不能到北方兴兵,那么在南方打出威望来,也有助于提升他在大宋的名声。这年头,要是王爷没什么作为,渐渐也会被人遗忘的。
象他这位徐王,在京城就被人视做闲散王爷,除了面子上的尊重外,没人太把他当回事。要是出了京,也只能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待着。
可赵孝锡这位王爷不同,明面上他还是要遵从赵煦的调度。可实际上,赵孝锡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手上有兵有权又有地盘,不看皇帝脸色行事也无碍。
只是将来想登上那张龙椅,那么赵孝锡就必须需要民望跟军权。民望无非就是让老百姓觉得,赵孝锡能给他们带来安全,带来好日子。
至于兵权就更加好说,那就是手上有精兵。可精兵从何而来,只有发动战争。通过战争,打造一支真正强大有经验的精兵出来。
对于父亲的期待,赵孝锡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只是赵孝锡更清楚,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一步步按计划来走,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虽然他人在琼州,可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他同样非常清楚。想到前次在路上发出的奏折,赵孝锡略带请教的道:“父王,你对苏氏兄弟如何 看?”
赵颢略带疑惑的道:“你说的苏氏兄弟,可指本朝门下侍郎苏大人两兄弟?他们怎么了?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官家再怎么样,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吧?”
想到朝堂中姓苏,又是兄弟同朝为官的,除了门下侍郎苏辙,跟定州知州苏轼,应该没有第二个苏氏兄弟。苏家在北宋,也算是个文官世家,在文官中影响不容忽视啊!
见父亲猜出一些端倪,赵孝锡也没隐瞒道:“前段时间,官家改年号为绍圣元年。因为税赋之事,苏大人上书惹恼官家,被贬出朝堂出任汝州知州。
其弟苏轼也受到牵连,被解除定州知州之职,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他们也可谓满门忠烈,临老却落的如此下场,儿子实在看不过去。
先前儿子已经给章惇臣相去信,让他将苏轼调到儋州任知州。想来这会,折子已经到京城。要是他不放,本王就让他看看,什么叫惹怒本王的下场。”
听到苏氏兄弟被贬,赵颢也忍不住皱眉道:“官家到底怎么了?苏氏兄弟在本朝,也算难得的忠君大臣。他们平时,参与党争之事,怎么也会受到此番下场呢?”
对于赵颢的感叹,赵孝锡却苦笑道:“正是因为他们兄弟,不参与党争。结果官家一发怒,新旧两派大臣,都没人替他们进言求情,甚至还有官员落井下石。
党争,最终伤的是朝廷的元气,怎么官家就看不到这点呢?如今新党得势,旧派官员同样据理力争。整个朝堂,已然变成菜贩讨价还价的场所,真令人气愤啊!”
面对这种党争的事情,赵孝锡也不好多说什么。知道这种危害的赵孝锡,在如今的六部官员之中,也严禁拉帮结派。虽然现在没发生,可也不敢保证,未来也不会发生。
可他至少知道一点,官员如果据事力争,这种争是可取的。可为了个人私利,枉顾国家利益,那这种争是要命的。也是他绝对不容许的!
想到前世这位流传后世甚广的苏轼,以其命名的东坡肉,更是传承千年之久。加之其在江南的威望,至今也有不少百姓,感念其功德。让其当个节度副使,无疑大材小用。
刚好琼州一摊子事情,急需官员过来管理,赵孝锡直接通过私交关系。让章惇将苏轼,调到儋州来担任知州。相信到了这里,也没人敢再迫害于他。
其次的用意,也是赵孝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苏系官员的支持。不管怎么说,治理天下少不了这些文官。而苏系的门生故吏同样不少,声誉似乎也还不错。
其实跟章惇打招呼,也只是给朝廷一个台阶下。不然,以赵孝锡的脾气,直接就将苏轼请到琼州来,他倒想看看,朝廷谁敢多说一个不字!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