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只要钱到位,环境改善还不是轻轻松松。
张元文张元武深谙纪长泽精髓,一边说着不要不要,一边又在推拒之后将钱收下。
顺带还一人打了个收条,两边一人一份。
面上还相当为难的说着:“先生一向是不喜财帛,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收下,今日先把数目记下,等到我们回去,先生若是收下用来建造书院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他不肯收,我们便会按照记录下来的这些如数奉还。”
可别还了,赶紧收下吧。
钱是小事,我们家孩子可不能吃苦。
明明是自己个送钱,诸位家长却比谁都要着急。
纪先生可千万别不收下,可一定要收下这笔钱啊。
从古至今,被人家求着收钱的,纪长泽还真是头一个。
这件事就是他授意自己学生去准备的,他怎么可能不收下。
张元文张元武走的时候是骑马轻装上阵,回来的时候却是跟了一个车队。
小县城里大额银票兑换不出去,他们这一箱子一箱子里装着的可都是钱,连带着一些家长赠送的炭。
这一路上可算是招摇够了,也幸亏他们雇了镖局的人跟随,要不然说不定还能让人家黑吃黑了。
到了地界,张元文张元武让人把箱子抬进去了,才进去拜见老师。
纪长泽老神在在的坐在上位,眼神瞥了一眼箱子,问了句:“弄了多少钱回来?”
张元文在心底翻了个白眼,掏出账本子递了过去,嘴里亲昵的抱怨着:“您想挣钱还不容易吗?不说别的,就说那火锅方子,若是要卖,怎么也能卖一大笔钱,更别说还有陆陆续续别的东西了,偏不肯自己挣,我和元武运这么些钱回来,一路上都提心吊胆的。”
“自己挣太麻烦,也不符合我这视钱财如粪土的性子。”
纪长泽十分厚颜无耻的夸完自己,翻看了一下账本子:“诶唷,还有人送了木料来啊,这可真是好,我之前还在发愁我们这边木头不合适建房子呢。”
张元武也忍不住翻白眼了。
“老师您别这么大惊小怪的成吗?整得好像您多爱占便宜一样。”
“有便宜干什么不占?人活着啊,别做坏事就行了,这你情我愿的事,他们给了我钱,我高兴,学堂建起来了,他们高兴,一份钱,得来双份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张元文张元武:“……”
“您知道我们用的什么法子??”
“就你们俩那小脑袋,除了这个法子还能想出什么来。”
纪长泽把账本放在一边,舒舒服服的喝了口茶:“行了,等到书院建立起来了,立块碑,把这些人都捐赠了多少钱,多少东西都给刻在上面,人家乐意给钱,咱们就投桃报李,到时候我这学堂建立起来了,他们这名声也就起来了。”
张元武十分不客气的戳穿了他:“您确定您不是想着这件事传出去之后有更多人再来送钱送东西,就为图个好名声吗?”
纪长泽咂咂嘴。
“也是有这么个想法的,不过我可没让他们送,他们要是上赶着非要送,那我能怎么办,诶,这些权贵人啊,就是想得通透,一个个都很舍得掏钱,你说人家都掏钱了,我能不收吗?不能啊!不然那不是伤人心吗?”
张元文张元武:“……”
无论和老师相处了多久,又从老师那学到了什么。
此刻,两人还是忍不住在心底觉得纪长泽再一次刷新了他们对其的认知下限。
老师真的是,太狗了。
****
不管怎么着吧,纪长泽心心念念的书院还是开始建设了。
他亲自画的图纸,亲自监工。
有钱了,想盖多大就盖多大。
更何况这村里的地皮还便宜,纪长泽教导出俩举人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县太爷都会给他几分面子,一听说他这位教导学生厉害的先生要建学堂了,高兴地恨不得自己买下地皮给他送过去。
县太爷不高兴就怪了。
纪长泽在县里建立学堂,到时候学堂里面出了什么秀才啊举人啊甚至进士,那可都是他的功绩。
这位之前就能教导出俩十岁举人出来,以后还不一定多厉害呢。
因此纪长泽地皮买的顺顺利利,价格便宜不少不说,还附送了一大片地方。
他不嫌大,地皮开工就让人开始搞建设。
有钱嘛。
就算是现在没钱,等到他会将谁谁谁捐赠了多少多少钱写在碑文上,然后再讲碑立在学校门口,让所有路过这所书院的人都能看一看他们的名字,感谢他们为学子们做的贡献这件事传出去了,到时候大家伙为了名声,都会眼巴巴捧着钱来找他的。
这年头,只要有钱,其他的都不叫一个事。
学堂建立的如火朝天。
纪长泽不是非要搞贫困教育的那种性子,有钱干什么不把学校弄好点,学生们是来学习的又不是来吃苦的。
条件越好,以后不就越能吸引权贵子弟来给钱、不是,来捐献吗?
趁着学校还在建立,纪长泽开始培养人才了。
这么大的学校,总不可能只有他一个先生。
肯定是要先生们来教导的,而且德智体美都要全面发展。
他这边挖一个,那边挖一个,倒是没挖的太厉害。
反正等到开学了,自然会有大龄学生,他就不相信这些学生里不能出一个偏科走不了科举路的,到时候既然考不上科举自身又有本事,还不如留在学校当个先生。
将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帖帖后,纪长泽的长女出生了。
这是个注定备受宠爱的孩子,因为她有无数的师兄师弟,纪长泽这学堂开起来,就是无数人的师父,师父的女儿,那能不照顾着吗?
赵美娘原本以为赵月娘生的是女儿纪长泽会不高兴,毕竟他有多么在乎赵月娘这一胎大家都看得清楚,每天陪着散步不算,还特地买了小丫头给赵月娘做专门给孕妇吃的食物。
刘氏也享清福了,从一个原本也要大冬天洗衣服的村妇直接变成了有丫头捏肩捶背的老太太。
母子俩当初被二房欺压的场景仿佛还在昨天,可如今,人家已经凭借着纪长泽过上了好日子。
知道赵月娘怀孕之后,赵美娘每天都在期盼着让赵月娘生个女儿。
当然一开始她盼望的是赵月娘流产,但眼看着堂姐的肚子一点点的大了起来,只要是出去去哪里纪长泽都陪着,什么活也不用做还有专门伺候的丫头,就自觉地打消了这个想法。
都被小心伺候成这个样子了,要流产难度也太大了。
还是生女儿吧。
纪长泽都快要三十岁了,肯定着急要个儿子继承家产,要是赵月娘生了女儿,他肯定会觉得不满,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想要再找一个还难吗?
赵美娘想的特别美,可惜,赵月娘是生了个女儿没错,但纪长泽的反应却一点都不像生气的样子。
知道赵月娘生了女儿的时候,赵美娘高兴地饭都多吃了一碗,惹得她嫂子不太爽了一下午。
结果到了晚间,她打算出去溜达溜达听听村里人八卦纪长泽家生了个女儿这件事的时候,却没收到应有的回应。
按理说,村里人都是很喜欢八卦的,尤其是孩子这方面,谁家多大岁数了还没有孩子,谁家生了几个都还是女儿,东家长西家短,说完了孩子再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表达一下自己的同情或者是幸灾乐祸。
赵美娘很长时间没有去听八卦了,村里人就跟被洗脑了一样,纪长泽说了几句话就每天早晚的都去听他扫盲讲课。
是,秀才举人身为地位是高。
可是他们又没有基础,学这些学的再怎么认真也不可能考上功名的,既然考不上功名,学了又有什么用。
而且,怎么女子也要去,不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赵美娘是很鄙视他们这种白白浪费时间注定得不到回报的做法,每次在村里人去听课的时候,她就躲在屋子里休息睡大觉。
于是,她赶不上趟了。
原本对生女儿都相当鄙视的村中人一个个就跟换了个人似的,笑容满面:“纪先生得了千金,这可真是大喜事,瞧纪先生高兴地,我昨儿去借东西,瞧着纪先生还亲自换尿布呢。”
“可不是,月娘可是享福了,就躺在床上坐月子,好吃好喝的都有人喂,孩子也有人照顾,听刘氏说,孩子晚上若是哭了,都是纪先生起来照看的。”
“那孩子长的也好,粉雕玉琢,小团子似的,这才出生几天啊,就已经张开了。”
赵美娘:“……”
不对啊!!你们的画风不是这样的啊!!
难道你们不应该嘴里酸溜溜的说着赵月娘就算是运气好嫁给纪长泽又怎么样,还不是生不出儿子早晚被抛弃之类的话吗?
醒醒!!这些话才是你们的台词啊!!!
赵美娘试探着问了一句,然后就收获了一堆大娘小媳妇诧异的视线:
“你在说什么呢?女儿怎么了?你不是女的吗?你娘不是女的吗?若是大家都去生男孩不要女孩,光有男人有什么用?没有女孩,谁来生孩子,我们早就死绝了。”
赵美娘:“……”
旁边有大娘赞同的点头:“就是,你也是女子,你也该知道女子活着有多么艰辛,男人看不起女子就算了,你怎么也能觉得女子无用呢。”
“你这样实在是太浅薄了,我们同为女子,你应该也站在女子立场才对。”
赵美娘:“……”
她觉得村里这些人疯球了。
你们以前不是这样说的啊!!不是男孩是宝女孩是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吗!!
她只不过是一年多没参加集体唠嗑,这些人的态度怎么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
这还不算最惊悚的,最惊悚的是,赵美娘震惊的发现,村中那些一向重男轻女的男人们也变了。
以前村里的男人最多抱一抱自己儿子,女儿那是从出生就皱眉的,毕竟女儿就等于赔钱货,养大了之后嫁了人就不能回娘家了,那是给别人家养媳妇,不是给自己养女儿。
而且若是一直生不出女儿来,不能传宗接代,他们也上火。
她以前没注意,这次好好观察了才发现,村里的女孩子们身上的衣服都新了很多,头上也绑了头绳,有时间父亲回来了,还会跟她们玩举高高。
这在以前,可是只有少数受宠女孩才会有的待遇。
赵美娘就是那少数中的其中一个,因此她向来都是自傲的,骄傲自己能够在一众不得宠的女孩中得宠,每次跟她们炫耀父母对她如何好,看着她们羡慕的眼神,都会让她高兴许久。
但现在,村中大多数女孩居然都拥有了这样的待遇。
“女儿怎么了?女儿就不是自己的骨血了吗?好好教导,日后长大了照样能孝顺父母帮衬家里,美娘,你这个想法不行啊,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都不让回来了,女子还能求着他们让进门吗?你这么想,以往女孩子嫁出去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那是两家事,但如今,我们村子的女孩嫁出去,娘家都会帮衬,娘家做了前头,后头娘家有事的时候,婆家自然也要帮衬的,双方互相帮衬,日子越来越好过,女孩也能经常回娘家孝顺父母,这不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吗?你怎么还能有以前那种落后思想呢。”
赵美娘:“……”
她落后???
无论她愿不愿意,她是真的落后了。
在她拒绝了去听课的这么长时间里,纪长泽一直在不停的给村里人洗脑。
本身没文化的人就容易被人忽悠,更何况还是纪长泽,他本身的地位和口才就足够对付这一村子的人了,再加上的确是听他的话日子就越来越好过,渐渐的,村子里的人自己都没发现他们变化很大。
人都是从众的,以前你宠女儿,人家可能会嘲笑你把个丫头片子当成宝。
但如今你要是不把女儿当人看,全村人都鄙视你,觉得你狠心无情,亲骨肉都不放在心上,甚至族老还可以直接出面,若是再不悔改,这个女孩就会被抱走,让膝下没有子女,或者想要个女儿的人家好好养着。
村里人还没发现,他们渐渐的拥有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念,出门在外,也因为肚子里装着知识而不再畏畏缩缩,出去都让人家高看一眼。
他们村疼女孩出名后,来求娶的人家也多了,谁不想娶个能自带娘家帮衬的媳妇,虽然附带的风险还有对他们村女孩不好,整个村都会愤怒来找,生了女儿也要好好对待,但对着媳妇好不就行了,对女儿好更是没什么,自家亲骨肉,除了那真狠心的,谁也不会扔了去。
村里的人开始爱卫生,爱干净,自己拾掇的干干净净,也不随地扔垃圾和秽物,自己努力认字,好教导家里孩子,就连老太太,都还拿着个树枝在地上划拉呢。
纪先生可说了,要想孩子出息,大人就要多少有点本事,她学会了认字写字,就可以教她的小孙孙了。
这次纪先生建立书院,雇了大半个村子的人去干活,干活的时候,大家伙你一句我一句的接着文章,倒是也挺乐呵。
全村在不知不觉中,已然变成了真正的桃花源,每一个人学习的劲头都很足(劲头不足的都让纪长泽给洗脑了)。
除了倒霉催的二房一家,他们拒绝去听课,于是目前,他们悲催的和全村人三观都不一致了。
终于,占地极广的书院建好了。
消息传回京城里时,父母们高兴的不得了,学子们可就相反了,简直是哭丧着脸被父母推出家门,有气无力的结伴坐上马车求学。
他们也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一个偏僻的,贫穷的小山村。
没去过山村的学子们听着去过的科普。
落后而愚昧的村民,恶劣的生存环境,满地黄金,到了下雨天,地泥泞着,都没地方落脚,而他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至少一年。
一路上,众人都在唉声叹气,期盼着自己不是那块读书的料,那位纪先生瞧不上他们让他们走人,然而他们不知道,纪先生虽然眼光高,但一向是有恩必报,他们这些父母捐了钱的,一个都别想跑,就是硬掰都要把他们给掰成人才。
“诸位少爷,到村口了,村口不让马车进去,诸位得自己个下车走了。”
村口马车都进不去,这村子得有多小啊。
小少年们唉声叹气的下了车,刚站定,便愣住了。
脚下的地干净整齐,村口的牌匾擦的干干净净,远处,正有人在农田里干活,明明瞧着都三四十的年纪了,皮肤也是黝黑,可却正在一边干活,一边背着古文。
再前面,干干净净的小孩子们嬉笑着跑过,嘴里唱着千字文。
有个老太太笑呵呵的站在一边看着她们,手上拿着树枝,一笔一划的在地上写着字。
远方,远远的就能看到一栋栋竹楼矗立,高大的同时,透露着满满严肃学风气。
这就是爹娘说的……偏僻小村子????
br /> 只要钱到位,环境改善还不是轻轻松松。
张元文张元武深谙纪长泽精髓,一边说着不要不要,一边又在推拒之后将钱收下。
顺带还一人打了个收条,两边一人一份。
面上还相当为难的说着:“先生一向是不喜财帛,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收下,今日先把数目记下,等到我们回去,先生若是收下用来建造书院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他不肯收,我们便会按照记录下来的这些如数奉还。”
可别还了,赶紧收下吧。
钱是小事,我们家孩子可不能吃苦。
明明是自己个送钱,诸位家长却比谁都要着急。
纪先生可千万别不收下,可一定要收下这笔钱啊。
从古至今,被人家求着收钱的,纪长泽还真是头一个。
这件事就是他授意自己学生去准备的,他怎么可能不收下。
张元文张元武走的时候是骑马轻装上阵,回来的时候却是跟了一个车队。
小县城里大额银票兑换不出去,他们这一箱子一箱子里装着的可都是钱,连带着一些家长赠送的炭。
这一路上可算是招摇够了,也幸亏他们雇了镖局的人跟随,要不然说不定还能让人家黑吃黑了。
到了地界,张元文张元武让人把箱子抬进去了,才进去拜见老师。
纪长泽老神在在的坐在上位,眼神瞥了一眼箱子,问了句:“弄了多少钱回来?”
张元文在心底翻了个白眼,掏出账本子递了过去,嘴里亲昵的抱怨着:“您想挣钱还不容易吗?不说别的,就说那火锅方子,若是要卖,怎么也能卖一大笔钱,更别说还有陆陆续续别的东西了,偏不肯自己挣,我和元武运这么些钱回来,一路上都提心吊胆的。”
“自己挣太麻烦,也不符合我这视钱财如粪土的性子。”
纪长泽十分厚颜无耻的夸完自己,翻看了一下账本子:“诶唷,还有人送了木料来啊,这可真是好,我之前还在发愁我们这边木头不合适建房子呢。”
张元武也忍不住翻白眼了。
“老师您别这么大惊小怪的成吗?整得好像您多爱占便宜一样。”
“有便宜干什么不占?人活着啊,别做坏事就行了,这你情我愿的事,他们给了我钱,我高兴,学堂建起来了,他们高兴,一份钱,得来双份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张元文张元武:“……”
“您知道我们用的什么法子??”
“就你们俩那小脑袋,除了这个法子还能想出什么来。”
纪长泽把账本放在一边,舒舒服服的喝了口茶:“行了,等到书院建立起来了,立块碑,把这些人都捐赠了多少钱,多少东西都给刻在上面,人家乐意给钱,咱们就投桃报李,到时候我这学堂建立起来了,他们这名声也就起来了。”
张元武十分不客气的戳穿了他:“您确定您不是想着这件事传出去之后有更多人再来送钱送东西,就为图个好名声吗?”
纪长泽咂咂嘴。
“也是有这么个想法的,不过我可没让他们送,他们要是上赶着非要送,那我能怎么办,诶,这些权贵人啊,就是想得通透,一个个都很舍得掏钱,你说人家都掏钱了,我能不收吗?不能啊!不然那不是伤人心吗?”
张元文张元武:“……”
无论和老师相处了多久,又从老师那学到了什么。
此刻,两人还是忍不住在心底觉得纪长泽再一次刷新了他们对其的认知下限。
老师真的是,太狗了。
****
不管怎么着吧,纪长泽心心念念的书院还是开始建设了。
他亲自画的图纸,亲自监工。
有钱了,想盖多大就盖多大。
更何况这村里的地皮还便宜,纪长泽教导出俩举人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县太爷都会给他几分面子,一听说他这位教导学生厉害的先生要建学堂了,高兴地恨不得自己买下地皮给他送过去。
县太爷不高兴就怪了。
纪长泽在县里建立学堂,到时候学堂里面出了什么秀才啊举人啊甚至进士,那可都是他的功绩。
这位之前就能教导出俩十岁举人出来,以后还不一定多厉害呢。
因此纪长泽地皮买的顺顺利利,价格便宜不少不说,还附送了一大片地方。
他不嫌大,地皮开工就让人开始搞建设。
有钱嘛。
就算是现在没钱,等到他会将谁谁谁捐赠了多少多少钱写在碑文上,然后再讲碑立在学校门口,让所有路过这所书院的人都能看一看他们的名字,感谢他们为学子们做的贡献这件事传出去了,到时候大家伙为了名声,都会眼巴巴捧着钱来找他的。
这年头,只要有钱,其他的都不叫一个事。
学堂建立的如火朝天。
纪长泽不是非要搞贫困教育的那种性子,有钱干什么不把学校弄好点,学生们是来学习的又不是来吃苦的。
条件越好,以后不就越能吸引权贵子弟来给钱、不是,来捐献吗?
趁着学校还在建立,纪长泽开始培养人才了。
这么大的学校,总不可能只有他一个先生。
肯定是要先生们来教导的,而且德智体美都要全面发展。
他这边挖一个,那边挖一个,倒是没挖的太厉害。
反正等到开学了,自然会有大龄学生,他就不相信这些学生里不能出一个偏科走不了科举路的,到时候既然考不上科举自身又有本事,还不如留在学校当个先生。
将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帖帖后,纪长泽的长女出生了。
这是个注定备受宠爱的孩子,因为她有无数的师兄师弟,纪长泽这学堂开起来,就是无数人的师父,师父的女儿,那能不照顾着吗?
赵美娘原本以为赵月娘生的是女儿纪长泽会不高兴,毕竟他有多么在乎赵月娘这一胎大家都看得清楚,每天陪着散步不算,还特地买了小丫头给赵月娘做专门给孕妇吃的食物。
刘氏也享清福了,从一个原本也要大冬天洗衣服的村妇直接变成了有丫头捏肩捶背的老太太。
母子俩当初被二房欺压的场景仿佛还在昨天,可如今,人家已经凭借着纪长泽过上了好日子。
知道赵月娘怀孕之后,赵美娘每天都在期盼着让赵月娘生个女儿。
当然一开始她盼望的是赵月娘流产,但眼看着堂姐的肚子一点点的大了起来,只要是出去去哪里纪长泽都陪着,什么活也不用做还有专门伺候的丫头,就自觉地打消了这个想法。
都被小心伺候成这个样子了,要流产难度也太大了。
还是生女儿吧。
纪长泽都快要三十岁了,肯定着急要个儿子继承家产,要是赵月娘生了女儿,他肯定会觉得不满,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想要再找一个还难吗?
赵美娘想的特别美,可惜,赵月娘是生了个女儿没错,但纪长泽的反应却一点都不像生气的样子。
知道赵月娘生了女儿的时候,赵美娘高兴地饭都多吃了一碗,惹得她嫂子不太爽了一下午。
结果到了晚间,她打算出去溜达溜达听听村里人八卦纪长泽家生了个女儿这件事的时候,却没收到应有的回应。
按理说,村里人都是很喜欢八卦的,尤其是孩子这方面,谁家多大岁数了还没有孩子,谁家生了几个都还是女儿,东家长西家短,说完了孩子再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表达一下自己的同情或者是幸灾乐祸。
赵美娘很长时间没有去听八卦了,村里人就跟被洗脑了一样,纪长泽说了几句话就每天早晚的都去听他扫盲讲课。
是,秀才举人身为地位是高。
可是他们又没有基础,学这些学的再怎么认真也不可能考上功名的,既然考不上功名,学了又有什么用。
而且,怎么女子也要去,不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赵美娘是很鄙视他们这种白白浪费时间注定得不到回报的做法,每次在村里人去听课的时候,她就躲在屋子里休息睡大觉。
于是,她赶不上趟了。
原本对生女儿都相当鄙视的村中人一个个就跟换了个人似的,笑容满面:“纪先生得了千金,这可真是大喜事,瞧纪先生高兴地,我昨儿去借东西,瞧着纪先生还亲自换尿布呢。”
“可不是,月娘可是享福了,就躺在床上坐月子,好吃好喝的都有人喂,孩子也有人照顾,听刘氏说,孩子晚上若是哭了,都是纪先生起来照看的。”
“那孩子长的也好,粉雕玉琢,小团子似的,这才出生几天啊,就已经张开了。”
赵美娘:“……”
不对啊!!你们的画风不是这样的啊!!
难道你们不应该嘴里酸溜溜的说着赵月娘就算是运气好嫁给纪长泽又怎么样,还不是生不出儿子早晚被抛弃之类的话吗?
醒醒!!这些话才是你们的台词啊!!!
赵美娘试探着问了一句,然后就收获了一堆大娘小媳妇诧异的视线:
“你在说什么呢?女儿怎么了?你不是女的吗?你娘不是女的吗?若是大家都去生男孩不要女孩,光有男人有什么用?没有女孩,谁来生孩子,我们早就死绝了。”
赵美娘:“……”
旁边有大娘赞同的点头:“就是,你也是女子,你也该知道女子活着有多么艰辛,男人看不起女子就算了,你怎么也能觉得女子无用呢。”
“你这样实在是太浅薄了,我们同为女子,你应该也站在女子立场才对。”
赵美娘:“……”
她觉得村里这些人疯球了。
你们以前不是这样说的啊!!不是男孩是宝女孩是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吗!!
她只不过是一年多没参加集体唠嗑,这些人的态度怎么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
这还不算最惊悚的,最惊悚的是,赵美娘震惊的发现,村中那些一向重男轻女的男人们也变了。
以前村里的男人最多抱一抱自己儿子,女儿那是从出生就皱眉的,毕竟女儿就等于赔钱货,养大了之后嫁了人就不能回娘家了,那是给别人家养媳妇,不是给自己养女儿。
而且若是一直生不出女儿来,不能传宗接代,他们也上火。
她以前没注意,这次好好观察了才发现,村里的女孩子们身上的衣服都新了很多,头上也绑了头绳,有时间父亲回来了,还会跟她们玩举高高。
这在以前,可是只有少数受宠女孩才会有的待遇。
赵美娘就是那少数中的其中一个,因此她向来都是自傲的,骄傲自己能够在一众不得宠的女孩中得宠,每次跟她们炫耀父母对她如何好,看着她们羡慕的眼神,都会让她高兴许久。
但现在,村中大多数女孩居然都拥有了这样的待遇。
“女儿怎么了?女儿就不是自己的骨血了吗?好好教导,日后长大了照样能孝顺父母帮衬家里,美娘,你这个想法不行啊,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都不让回来了,女子还能求着他们让进门吗?你这么想,以往女孩子嫁出去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那是两家事,但如今,我们村子的女孩嫁出去,娘家都会帮衬,娘家做了前头,后头娘家有事的时候,婆家自然也要帮衬的,双方互相帮衬,日子越来越好过,女孩也能经常回娘家孝顺父母,这不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吗?你怎么还能有以前那种落后思想呢。”
赵美娘:“……”
她落后???
无论她愿不愿意,她是真的落后了。
在她拒绝了去听课的这么长时间里,纪长泽一直在不停的给村里人洗脑。
本身没文化的人就容易被人忽悠,更何况还是纪长泽,他本身的地位和口才就足够对付这一村子的人了,再加上的确是听他的话日子就越来越好过,渐渐的,村子里的人自己都没发现他们变化很大。
人都是从众的,以前你宠女儿,人家可能会嘲笑你把个丫头片子当成宝。
但如今你要是不把女儿当人看,全村人都鄙视你,觉得你狠心无情,亲骨肉都不放在心上,甚至族老还可以直接出面,若是再不悔改,这个女孩就会被抱走,让膝下没有子女,或者想要个女儿的人家好好养着。
村里人还没发现,他们渐渐的拥有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念,出门在外,也因为肚子里装着知识而不再畏畏缩缩,出去都让人家高看一眼。
他们村疼女孩出名后,来求娶的人家也多了,谁不想娶个能自带娘家帮衬的媳妇,虽然附带的风险还有对他们村女孩不好,整个村都会愤怒来找,生了女儿也要好好对待,但对着媳妇好不就行了,对女儿好更是没什么,自家亲骨肉,除了那真狠心的,谁也不会扔了去。
村里的人开始爱卫生,爱干净,自己拾掇的干干净净,也不随地扔垃圾和秽物,自己努力认字,好教导家里孩子,就连老太太,都还拿着个树枝在地上划拉呢。
纪先生可说了,要想孩子出息,大人就要多少有点本事,她学会了认字写字,就可以教她的小孙孙了。
这次纪先生建立书院,雇了大半个村子的人去干活,干活的时候,大家伙你一句我一句的接着文章,倒是也挺乐呵。
全村在不知不觉中,已然变成了真正的桃花源,每一个人学习的劲头都很足(劲头不足的都让纪长泽给洗脑了)。
除了倒霉催的二房一家,他们拒绝去听课,于是目前,他们悲催的和全村人三观都不一致了。
终于,占地极广的书院建好了。
消息传回京城里时,父母们高兴的不得了,学子们可就相反了,简直是哭丧着脸被父母推出家门,有气无力的结伴坐上马车求学。
他们也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一个偏僻的,贫穷的小山村。
没去过山村的学子们听着去过的科普。
落后而愚昧的村民,恶劣的生存环境,满地黄金,到了下雨天,地泥泞着,都没地方落脚,而他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至少一年。
一路上,众人都在唉声叹气,期盼着自己不是那块读书的料,那位纪先生瞧不上他们让他们走人,然而他们不知道,纪先生虽然眼光高,但一向是有恩必报,他们这些父母捐了钱的,一个都别想跑,就是硬掰都要把他们给掰成人才。
“诸位少爷,到村口了,村口不让马车进去,诸位得自己个下车走了。”
村口马车都进不去,这村子得有多小啊。
小少年们唉声叹气的下了车,刚站定,便愣住了。
脚下的地干净整齐,村口的牌匾擦的干干净净,远处,正有人在农田里干活,明明瞧着都三四十的年纪了,皮肤也是黝黑,可却正在一边干活,一边背着古文。
再前面,干干净净的小孩子们嬉笑着跑过,嘴里唱着千字文。
有个老太太笑呵呵的站在一边看着她们,手上拿着树枝,一笔一划的在地上写着字。
远方,远远的就能看到一栋栋竹楼矗立,高大的同时,透露着满满严肃学风气。
这就是爹娘说的……偏僻小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