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神圣罗马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852年6月25日,奥地利再次出兵进攻奥斯曼帝国,一个月内转战塞尔维亚、波黑地区数百里,解救了被奥斯曼帝国奴役的民众百余万,将文明的曙光传递到了巴尔干半岛……
——以上是奥地利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
实际上奥地利军队只是在奥斯曼军队撤离过后,接管了当地的防务,维持了社会秩序。
这年头的塞尔维亚地区还好管理,乡下的农奴很安分,城市虽然有暴民诞生,可是还停留在街头混混阶段。
在奥地利的铁拳之下,这些奥斯曼帝国的余孽瞬间灰飞烟灭。剩下的看上去都是安分的好孩子,当然这也和奥斯曼人撤离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青壮不无关系。
这不是奥斯曼人的好意,也不是他们干了蠢事。战争需要大量炮灰和民夫,要是留下这些青壮就是在资敌。
多瑙河流域两公国就是一个例子,现在俄军至少从当地征招了十五万民夫,必要的时候这些民夫也可以变成士兵。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奉献,俄国人就只能从国内抽调民夫了,沙皇政府不是傻子,这样的选择题自然会做了。
从国内抽调太多的青壮出来,也是会影响生产的,而在两公国抽调民夫就无所谓了。这里是属于奥地利的地盘,损失再惨重俄国人也不心疼。
俄国人不在乎,弗朗茨也不在乎。没有俄军的暴行,怎么能够衬托出奥地利的好呢?
现在这些罗马尼亚人,还没有加入奥地利国籍,他们不是奥地利人,也不曾向奥地利缴税,奥地利政府自然没有义务给他们提供保护。
至于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那就更不值得一提了。这些地区根本就没怎么开发,无非就是粮食减产而已。
厚黑一点儿想,如果这些青壮在战场上损失惨重,未来奥地利统治当地的难度,还会下降一个档次。
想要避过俄国人征招,加入奥地利国籍就是唯一的选择,俄国人是不会征招奥地利人的。
大家各取所需,俄国人获得了大量的民夫,奥地利也发放了不少国籍出去,收了一帮拥护者,在这个问题上俄奥两国合作的非常愉快。
这次塞尔维亚攻略,尽管奥地利政府投入的力量小,可并不意味着就不重视了。恰恰相反,弗朗茨还非常重视这个未来的祸乱之源。
为了在源头上掐灭这个欧洲的战乱之源,奥地利政府还制定了专项措施。
军管是必须的,清洗当地的奥斯曼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善后,弗朗茨还特别批示,运送了大量的面粉、豆粉过来当救济粮。
贝尔格莱德的地理条件,在巴尔干半岛可谓是得天独厚。
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汇合处,也是潘诺尼亚平原和巴尔干半岛的相遇处。作为欧洲与近东地区的联络点,素来都有“巴尔干之钥”的美誉。
不过现在贝尔格莱德的守备司令官艾萨拉斯帕夏,就不觉得这个巴尔干之钥是什么好地方。
周边地区都放弃了,就留下了他这个倒霉蛋,守卫这座孤城。
放弃贝尔格莱德跑路,这个想法不只是一次在他心目中涌现,但是艾萨拉斯帕夏不敢付出行动。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给他下了死命令,要他守住这座巴尔干半岛的门户之城,为奥斯曼帝国未来的反攻奠定基础。
对反攻塞尔维亚,艾萨拉斯帕夏是唾之以鼻。要是奥斯曼帝国有这实力,这场战争也不会打到这个地步了。
出这个主意的人,显然是要坑他了。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艾萨拉斯帕夏是有心里准备的,早在近东地区办法之初,他就递交了辞呈,结果被驳回了。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守住贝尔格莱德,要么战死杀场。剩下的路他都不敢选,死他一个总比死全家的好。
除非奥斯曼帝国赢得了这场战争,那么找人活动一下,多送几份儿礼,就可以解决问题。
在艾萨拉斯帕夏看来,这种几率无限为零。赢不了这场战争就需要替罪羊了,他这种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正好合适。
“派人侦查一下,敌人在搞什么,怎么这么久都没有发起进攻?”艾萨拉斯帕夏命令道
在三天前,奥地利军队就包围了贝尔格莱德,除了每天例行公事的打上几炮外,就再也没有动作了。
这种异常的举动,自然引起了艾萨拉斯帕夏的警惕。无论他如何小心谨慎,敌人就是不来进攻。他的一系列准备,自然都做了无用功。
艾萨拉斯着急,城外的费斯拉夫中将更加着急。带着一帮预备役上战场也就算了,反正敌人更垃圾。
可是总部的命令要他将伤亡人数压低在千人以内,这就为难他了。前面奥斯曼军队撤离了,直接接管地方基本上没有啥伤亡,现在进攻贝尔格莱德不可能也不付出代价啊?
有点儿政治头脑的费斯拉夫中将清楚,政府对这场战争并不热衷,就连进攻贝尔格莱德命令都只有四个字——见机行事。
上面的大佬这么做,显然和政治有关。俄奥同盟,已经不在是一个秘密,关于盟约的内容大家众说纷纭。
费斯拉夫猜测是国内不想让俄国人攻克君士坦丁堡,又受限于盟约不得不支持俄国人战斗,这种情况下奥地利军队打酱油就说的过去了。
可是对他们这些军人来说,就悲剧了。没有战争,就没有战功。这种一枪不放,接受地盘儿的功劳,只能算是苦劳,加官晋爵还够不上。
... -->>
1852年6月25日,奥地利再次出兵进攻奥斯曼帝国,一个月内转战塞尔维亚、波黑地区数百里,解救了被奥斯曼帝国奴役的民众百余万,将文明的曙光传递到了巴尔干半岛……
——以上是奥地利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
实际上奥地利军队只是在奥斯曼军队撤离过后,接管了当地的防务,维持了社会秩序。
这年头的塞尔维亚地区还好管理,乡下的农奴很安分,城市虽然有暴民诞生,可是还停留在街头混混阶段。
在奥地利的铁拳之下,这些奥斯曼帝国的余孽瞬间灰飞烟灭。剩下的看上去都是安分的好孩子,当然这也和奥斯曼人撤离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青壮不无关系。
这不是奥斯曼人的好意,也不是他们干了蠢事。战争需要大量炮灰和民夫,要是留下这些青壮就是在资敌。
多瑙河流域两公国就是一个例子,现在俄军至少从当地征招了十五万民夫,必要的时候这些民夫也可以变成士兵。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奉献,俄国人就只能从国内抽调民夫了,沙皇政府不是傻子,这样的选择题自然会做了。
从国内抽调太多的青壮出来,也是会影响生产的,而在两公国抽调民夫就无所谓了。这里是属于奥地利的地盘,损失再惨重俄国人也不心疼。
俄国人不在乎,弗朗茨也不在乎。没有俄军的暴行,怎么能够衬托出奥地利的好呢?
现在这些罗马尼亚人,还没有加入奥地利国籍,他们不是奥地利人,也不曾向奥地利缴税,奥地利政府自然没有义务给他们提供保护。
至于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那就更不值得一提了。这些地区根本就没怎么开发,无非就是粮食减产而已。
厚黑一点儿想,如果这些青壮在战场上损失惨重,未来奥地利统治当地的难度,还会下降一个档次。
想要避过俄国人征招,加入奥地利国籍就是唯一的选择,俄国人是不会征招奥地利人的。
大家各取所需,俄国人获得了大量的民夫,奥地利也发放了不少国籍出去,收了一帮拥护者,在这个问题上俄奥两国合作的非常愉快。
这次塞尔维亚攻略,尽管奥地利政府投入的力量小,可并不意味着就不重视了。恰恰相反,弗朗茨还非常重视这个未来的祸乱之源。
为了在源头上掐灭这个欧洲的战乱之源,奥地利政府还制定了专项措施。
军管是必须的,清洗当地的奥斯曼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善后,弗朗茨还特别批示,运送了大量的面粉、豆粉过来当救济粮。
贝尔格莱德的地理条件,在巴尔干半岛可谓是得天独厚。
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汇合处,也是潘诺尼亚平原和巴尔干半岛的相遇处。作为欧洲与近东地区的联络点,素来都有“巴尔干之钥”的美誉。
不过现在贝尔格莱德的守备司令官艾萨拉斯帕夏,就不觉得这个巴尔干之钥是什么好地方。
周边地区都放弃了,就留下了他这个倒霉蛋,守卫这座孤城。
放弃贝尔格莱德跑路,这个想法不只是一次在他心目中涌现,但是艾萨拉斯帕夏不敢付出行动。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给他下了死命令,要他守住这座巴尔干半岛的门户之城,为奥斯曼帝国未来的反攻奠定基础。
对反攻塞尔维亚,艾萨拉斯帕夏是唾之以鼻。要是奥斯曼帝国有这实力,这场战争也不会打到这个地步了。
出这个主意的人,显然是要坑他了。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艾萨拉斯帕夏是有心里准备的,早在近东地区办法之初,他就递交了辞呈,结果被驳回了。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守住贝尔格莱德,要么战死杀场。剩下的路他都不敢选,死他一个总比死全家的好。
除非奥斯曼帝国赢得了这场战争,那么找人活动一下,多送几份儿礼,就可以解决问题。
在艾萨拉斯帕夏看来,这种几率无限为零。赢不了这场战争就需要替罪羊了,他这种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正好合适。
“派人侦查一下,敌人在搞什么,怎么这么久都没有发起进攻?”艾萨拉斯帕夏命令道
在三天前,奥地利军队就包围了贝尔格莱德,除了每天例行公事的打上几炮外,就再也没有动作了。
这种异常的举动,自然引起了艾萨拉斯帕夏的警惕。无论他如何小心谨慎,敌人就是不来进攻。他的一系列准备,自然都做了无用功。
艾萨拉斯着急,城外的费斯拉夫中将更加着急。带着一帮预备役上战场也就算了,反正敌人更垃圾。
可是总部的命令要他将伤亡人数压低在千人以内,这就为难他了。前面奥斯曼军队撤离了,直接接管地方基本上没有啥伤亡,现在进攻贝尔格莱德不可能也不付出代价啊?
有点儿政治头脑的费斯拉夫中将清楚,政府对这场战争并不热衷,就连进攻贝尔格莱德命令都只有四个字——见机行事。
上面的大佬这么做,显然和政治有关。俄奥同盟,已经不在是一个秘密,关于盟约的内容大家众说纷纭。
费斯拉夫猜测是国内不想让俄国人攻克君士坦丁堡,又受限于盟约不得不支持俄国人战斗,这种情况下奥地利军队打酱油就说的过去了。
可是对他们这些军人来说,就悲剧了。没有战争,就没有战功。这种一枪不放,接受地盘儿的功劳,只能算是苦劳,加官晋爵还够不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