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女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圣人被气得不轻。
他知道几个儿子为了皇位打得死去活来,却没想到他们已经不讲究到这等程度——文臣武将之争,寒门、勋贵和世家的不对付,一向是圣人处理政务时所关心、看重,明面上尽量一碗水端平的,一个闹得不好,便会是取祸之端。
人人都觉得自己付出得多,应该多得些,本是寻常。小心思么,稍微按一按,圣人处事再公平些,也就没那么多人闹腾了。谁料这封奏疏一出,就如往油锅里浇了一盆水,圣人往底下一看,果然,一拨人眼睛红了,另一拨人眼睛绿了,不管文臣武将,统统开始挽袖子,做好了“揍对”的准备。
孽子,这几个孽子!
鲁王瞧见朝堂一片沸腾,只觉口中含了黄连般,苦涩得难以言喻。
事情牵扯到文武之争,士庶之别,便不能轻易能解决的事情了。尤其是本朝,重文更重武,明面上抬举世家,暗中扶植勋贵、寒门,真要计较起来,鲁王的路子,可以说偏了一小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鲁王的生母陈修仪虽是圣人宠妃,还生下了一个皇帝,到底年纪轻,资历浅,上头七八座大山,压得她抬不起头来,穆皇后又生下了怀献太子,瞧着庶子们的眼神便有些不对了。母子俩唯圣人是依靠,自不敢拂逆圣人半分,眼见读书好能得圣人的赞扬,便一门心思往“文”里头钻,久而久之,已分不清是自己喜欢,还是圣人中意了。哪里像李惠妃,早就在后宫站稳了脚跟,平素也无半分错处,又是中年得子,怎会拘着韩王?
从前还不觉得,待到争储的局势明朗,鲁王便显现出几分不足来——他和文臣走得太近了!
武将知道鲁王身边很难凑进去,又恐惧鲁王登位之后,大肆重用文臣,不将他们当回事,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些排斥鲁王继承那张椅子。
当然了,韩王也是一样,武将们凑在他身边,文官们却觉得不能支持韩王,咱们饱读诗书,岂能让粗鄙武人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与这两个兄弟相比,魏王的路线就比较中庸,他的身边聚集着一批出身寒门,科举晋身的能吏,妹妹乐平公主嫁的鄂国公冯家,魏王妃的曲成郡公苏家,皆是一等一的武将家族,两边都搭得上线,这也是魏王被圣人看中,选做继承人的原因之一。
鲁王不是没想过文武兼备,故他在士林中争取到了好名声后,便一力向勋贵发展,问题是,勋贵也分很多种啊!有夏太祖寒微之时便跟着他,一路厮杀,终赢来满门显贵的寒家子,如穆家、沈家、江家;有夏太祖地盘还很小时,依附他的胥吏、乡绅,如高家、隋家、莫家;还有带着势力投靠的世家,如裴家、姜家;最后便是左右逢源,各方势力都派几个子弟去下注的世家,卢乡侯曾家,曲成侯苏家,都在此列。
以鲁王循序渐进的行事习惯,自然是先挑那些走文官路子的勋贵拉拢,再通过这些勋贵错综复杂的关系,进一步拉拢到武将,谁料这头温水还没煮好青蛙,那头就有人将矛盾激化,能不恨么?他总不能扯着嗓子嚷嚷,说自己虽看重文官,也不会亏待武将吧?
两兄弟争斗多年,对彼此的手段,不说了解十成十,也能明了七八分。鲁王喜欢利用韩王挑事,魏王也喜欢。若不是魏王成了无形的太子,韩王认定对方奸猾,也不至于这些年卯足了劲对付魏王。故此事一出,鲁王就清楚,这事,十有八九是魏王的手笔。就是那封奏疏,未免也太一针见血了吧?魏王手底下何时有这等人才?还是先前一直当做底牌,如今才摆到台面上来?
魏王也觉得有些奇怪,他虽说了个大概的意思,却也没想到手下竟有如此文采和眼界,比他吩咐得不止强了一分,不免动了几分心思,想想自己对常青的吩咐,又暗自摇头。
若早知此人文采斐然,自己也不会……罢了,事已至此,再想这些也无甚益处。他手下有才之辈极多,不独独缺了一两个。
圣人的目光从赵王身上滑开,挪到魏王身上,深深停留片刻,便道:“这封奏疏写得不错,宣他进宫觐见。此案,三司再议。”
天使和金吾卫去得也快,往上书的将军最得用的幕僚家门口一站,正欲将人带走,幕僚见状,目瞪口呆——写这封奏疏的人不是他啊!他前些日子觉得将军家里太乱,正房夫人嫡出的儿子没了,将军竟要... -->>
圣人被气得不轻。
他知道几个儿子为了皇位打得死去活来,却没想到他们已经不讲究到这等程度——文臣武将之争,寒门、勋贵和世家的不对付,一向是圣人处理政务时所关心、看重,明面上尽量一碗水端平的,一个闹得不好,便会是取祸之端。
人人都觉得自己付出得多,应该多得些,本是寻常。小心思么,稍微按一按,圣人处事再公平些,也就没那么多人闹腾了。谁料这封奏疏一出,就如往油锅里浇了一盆水,圣人往底下一看,果然,一拨人眼睛红了,另一拨人眼睛绿了,不管文臣武将,统统开始挽袖子,做好了“揍对”的准备。
孽子,这几个孽子!
鲁王瞧见朝堂一片沸腾,只觉口中含了黄连般,苦涩得难以言喻。
事情牵扯到文武之争,士庶之别,便不能轻易能解决的事情了。尤其是本朝,重文更重武,明面上抬举世家,暗中扶植勋贵、寒门,真要计较起来,鲁王的路子,可以说偏了一小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鲁王的生母陈修仪虽是圣人宠妃,还生下了一个皇帝,到底年纪轻,资历浅,上头七八座大山,压得她抬不起头来,穆皇后又生下了怀献太子,瞧着庶子们的眼神便有些不对了。母子俩唯圣人是依靠,自不敢拂逆圣人半分,眼见读书好能得圣人的赞扬,便一门心思往“文”里头钻,久而久之,已分不清是自己喜欢,还是圣人中意了。哪里像李惠妃,早就在后宫站稳了脚跟,平素也无半分错处,又是中年得子,怎会拘着韩王?
从前还不觉得,待到争储的局势明朗,鲁王便显现出几分不足来——他和文臣走得太近了!
武将知道鲁王身边很难凑进去,又恐惧鲁王登位之后,大肆重用文臣,不将他们当回事,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些排斥鲁王继承那张椅子。
当然了,韩王也是一样,武将们凑在他身边,文官们却觉得不能支持韩王,咱们饱读诗书,岂能让粗鄙武人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与这两个兄弟相比,魏王的路线就比较中庸,他的身边聚集着一批出身寒门,科举晋身的能吏,妹妹乐平公主嫁的鄂国公冯家,魏王妃的曲成郡公苏家,皆是一等一的武将家族,两边都搭得上线,这也是魏王被圣人看中,选做继承人的原因之一。
鲁王不是没想过文武兼备,故他在士林中争取到了好名声后,便一力向勋贵发展,问题是,勋贵也分很多种啊!有夏太祖寒微之时便跟着他,一路厮杀,终赢来满门显贵的寒家子,如穆家、沈家、江家;有夏太祖地盘还很小时,依附他的胥吏、乡绅,如高家、隋家、莫家;还有带着势力投靠的世家,如裴家、姜家;最后便是左右逢源,各方势力都派几个子弟去下注的世家,卢乡侯曾家,曲成侯苏家,都在此列。
以鲁王循序渐进的行事习惯,自然是先挑那些走文官路子的勋贵拉拢,再通过这些勋贵错综复杂的关系,进一步拉拢到武将,谁料这头温水还没煮好青蛙,那头就有人将矛盾激化,能不恨么?他总不能扯着嗓子嚷嚷,说自己虽看重文官,也不会亏待武将吧?
两兄弟争斗多年,对彼此的手段,不说了解十成十,也能明了七八分。鲁王喜欢利用韩王挑事,魏王也喜欢。若不是魏王成了无形的太子,韩王认定对方奸猾,也不至于这些年卯足了劲对付魏王。故此事一出,鲁王就清楚,这事,十有八九是魏王的手笔。就是那封奏疏,未免也太一针见血了吧?魏王手底下何时有这等人才?还是先前一直当做底牌,如今才摆到台面上来?
魏王也觉得有些奇怪,他虽说了个大概的意思,却也没想到手下竟有如此文采和眼界,比他吩咐得不止强了一分,不免动了几分心思,想想自己对常青的吩咐,又暗自摇头。
若早知此人文采斐然,自己也不会……罢了,事已至此,再想这些也无甚益处。他手下有才之辈极多,不独独缺了一两个。
圣人的目光从赵王身上滑开,挪到魏王身上,深深停留片刻,便道:“这封奏疏写得不错,宣他进宫觐见。此案,三司再议。”
天使和金吾卫去得也快,往上书的将军最得用的幕僚家门口一站,正欲将人带走,幕僚见状,目瞪口呆——写这封奏疏的人不是他啊!他前些日子觉得将军家里太乱,正房夫人嫡出的儿子没了,将军竟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