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cc,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佛教理论的整体性与特殊性,在哲学上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了。但在指导具体实践中,我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比如来了妄念怎么办?情绪波动怎么办?身体冲动怎么办?选择困难怎么办?
所有的观察,都要确定一个角度。比如在绘画中,有一种成角透视原理,造成远小近大的效果,这是西方绘画的基础理论。但在中国画中,普遍使用的山水画,大多使用散点透视原理,仿佛作者在好多个点观看风景,最后得出综合的绘画作品。
散点透视,给每个部分的景色平等的感觉,都公平地表现出来了,比如富春山居图,比如千里江山图。但是,这种貌似全面的多视角图景,出现在一张画上,给欣赏带来了困难。
因为欣赏者是用他的一个角度来看世界的,来看这幅画的,他不可能站在这方寸的图画前,像作者那样去想象,黄山跟长江在一个平面上,居然比例一样大。这是典型的作者主导型绘画,没有亲近观赏者。所以,中国画最常用的功能是文人之间意境的互认,甚至是互嗨,而不是面向普通欣赏者的。
貌似四面出击,实则一盘散沙。我原来有个老师最爱引用这句话。
但西方绘画就不同,按远小近大的原理,选定了距离。按光线与阴影的互衬,给予了角度,欣赏者完全可以理解此时作者的真实角度,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在佛教理论中,就有散点透视的特点,各个理论范畴都有涉及,还彼此交叉,让人理不清头绪,不是过来人,肯定不好明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此,我与阿秋师兄闲谈时,也说过类似的话题。阿秋师兄说:“我不是研究理论的,我注重实践,据过来人说,只要实践到了,理论就一通百通。”
这话我听过好多遍,但始终不明白,理论与实践,难道可以脱节么?
上师又上了一课,基本解决了我的疑问。他这个课的主题是关于修法过程中,理解世界的角度,以及在修法时如何观察与处理各种实践上的关系。
上师从一开始就说:“如果你想理解空性这样大的主题,不如先理解无常,因为贴近我们的体验。”他说完这句话后,最开始解释的方式,居然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的,这让我一方面感到惊喜,另一方面,又觉得上师真的是太厉害了。
无论五蕴还是外在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有相的法,通过观察,最后都归到了万法的刹那性上,刹那性的观修可以让我们慢慢去掉对常有的执着,从而契入空性。
我们凡夫无量劫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它各自的自性(本自不变的性质),从而执着万物的这种相对稳定、相对不变的相对自性,而非绝对的自性。如果你说世间万物都是空的、没有自性的,这对科学家们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只有释迦牟尼佛通过修证,以他的禅定力、智慧力才能观照到万事万物的无常性,也就是无自性。
比如水,我们总是执着水有水的自性,它到海里面是海水,蒸发后到天上降落是雨水,到地下被树吸收又成了树体内的水份,遇冷结冰成了固态的水,转来转去还是水,好像恒常不变,但事实上,这个水的状态一直在变,水混合物的内部成分也在变,甚至一个水分子内部的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时刻都在变。然而,我们一直颠倒的认为这个水一直都没有变,前面提到的是水的物理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当它跟生石灰一起发生化学反应时,就变成了熟石灰;当它被加热到一定时候,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这些原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又会进一步的进行聚变和裂变反应,释放巨大的能量,此外,两个氧原子构成氧气分子,众多氧气分子构成氧气,同样的道理,众多氢气分子构成了氢气。
再看金子,我们总是颠倒的认为它千年不变、万年不朽,是稳定的、常存的,有自性的,却不知道表面看上去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分子、原子、电子、质子每一刹那都在运动、都在变化,在1064摄氏度以上,金子能被溶化,当温度达到2807摄氏度时,这些金液就会像水一样沸腾,金能溶解于王水(硝基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这就说明金子变了。再比如同样是碳原子,当无数个碳原子聚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晶体,就形成坚硬的金刚钻,当这些原子是以层状结构排列,就成了石墨,所以组合方式、排列方式不一样,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化学性质和表现方式。这样就可以理解从柔软如水到坚硬如钻,这万事万物真的没有稳定性和自性。
再看地、水、火、风,古印度人认为地、水、火、风这四种性质是实有存在的,认为万事万物可能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其实现代科学一看,都是无稽之谈,哪里有地、水、火、风?
水在高温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火在燃烧物消失后也随着消失了,它的本质只不过是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出来的一种现象;地是各种各样的物质组合起来的,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变成别的东西;风大根本就没有,只是空气在流动,哪里有什么风呢?
所以说,没有学过科学的人,以他的智慧很难想象到物质是可以变的,因此,法执很难破;而学过科学的人观察世界的无常就相对容易的多,法执也相对容易破。通过科学的角度可以观察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里面有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质子又是由夸克组成的;夸克是一些不稳定的物质,科学家也不确定是什么。
总之,一切万法归根结底都是无常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只要是会变的,那么它就是刹那性的。刹那性的东西,有自性吗?有实体可得吗?
刹那本身就是有时间,在这个时间相里它不变,那么,下一个刹那它也应该不变,有一刹那不变就会有两刹那不变,所以说从时间上说,说它刹那生灭还是不对的,还是一个相对说。为什么呢?
因为阿罗汉的智慧观察不到比刹那更短的时间里的物质变化,他就说不变,所以说刹那生灭。在刹那上生了又灭,还是归空了,这个地方是契入空性的一个关键点。
凡夫很少能够理解到万事万物都是刹那生灭的道理,但至少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点很重要,利用这一点深入无常观,就不会执着任何事物。
我们执着一个事物的时候,比如买一辆车子,会分别这个车子是我的、是新的,执着它是常有的,等开了十来年后,在这段时间里才慢慢地发现它在变老、变旧、变坏了,发现了它的无常性。但是今天买一辆车,明天开着也是一模一样,还是崭新的,绝对不会想象到它是无常的。厂家说过三五天,甚至一个月,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换,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新的。
我们凡夫就是执着万法的相对稳定性、相对不变性、相对自性。当其性质相对不变的时候就贪爱它,然后就执着有自性,有自性就有我了,就开始颠倒、开始造业。
事实上它的本质是无自性的,每一刹那都在生灭,甚至没有生灭,连生灭相都是幻相,根本就没有生过,只是缘起显现,这个是大乘龙树菩萨的思想:
“因缘所生法,吾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万法是空性的。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万法本来没有生过,是幻生,所以没有真的产生过。
我们认为生就是有,生出来了又死了,认为有然后又空了,这样还是有生有灭,大乘空性直接告诉你没有生过,它是幻相、假有、假现、假名。
“因缘所说法我说即是空”,直接就是空性。如果连诸行无常都理解不了,那要理解诸法无我那是不可能的,这两句话要按次第来理解,首先要理解诸行无常。
虽然道理我们懂了,但是没有去实修,没有观无常,就贪着这个贪着那个,失去了就痛苦,起烦恼。如果无常观好了,观身心世界当下就观到它的无常性,心安住在无常上,对任何物体都不会贪爱、执着,就能断除烦恼。
当上师说完这一段后,我顿时升起一种崇拜感。一个地处西南偏远山区的僧人,一个从生下来就是活佛的人,怎么可以懂得这么多现代科学的内容?他的知道是从哪里学到的呢?
上师的讲课进入第二部分:日常生活。他说:“前面讲了大道理,讲了物质世界,也就是所谓有法世界。下面,讲我们的身心,我们把前面的法无我理解为粗无常,也就可以把心无我,理解为细无常。”
这就更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了,因为身心的问题,涉及自我的问题,不仅每天遇到,而且,心无常,也是佛法最基础的理论之一。所谓四念处,上师今天就讲了两个,最深奥的道理,他讲了一半。
诸行无常里讲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的身心不是同一个法,前一刹那显现的身体灭了,然后下一刹那生起的身体也灭去了,跟前一刹那是不同身体。心相续一样也是不同的,相似相续,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的执着是不一样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根本没有一个俱生的我存在,如果有的话不可能这样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是不同的法。
观无常悟到无自性是很容易的,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的身体已经不一样了,那么哪个是“我”呢?这是从时间上刹那生灭破我执。从空间上就是多体法,身体是多体支分的,这个身体可以分为地、水、火、风,也找不到“我”;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多体法,每一个法都是独立的,都是各有各的种子,各生各的法,没有绝对的关系。虽然有一定的互为缘起,但不是一个整体。
放电影也是这样,一秒钟放了24张照片,并不是有同一个东西在这一秒钟走过去,而是一秒钟放了24张不一样的照片,显现上好像有一个东西移动做了什么事。
世间万法也是这样,并没有不变的我从这里走到那里,而是这个法当下在它的位置上生灭,第二刹那又在另外一个地方生灭,第三刹那又在另个地方生灭。这一刹那在一个空间即生即灭了,下一个刹那在另外一个空间即生即灭。但是他们之间有一个缘起关系,有一个增上缘的关系,也要靠前面事物的生灭来引起后面事物的生灭。每一个都是即生即灭,也是新的事物的生灭。并不是有一个不变的东西从这里移到那里,没有移动。万事万物都是这样这一刹那就已经生灭,灭了等于这个事物消失了,第二刹那重新生出来,重新灭掉,这个才叫细无常。这叫相似相续,因为前一刹那的生灭和后一刹那的生灭很相似,这个事物的相状很相似。凡夫把这个相似相续当做不变的“我”来执着,因此就有了贪着、嗔恨、造业、受报、痛苦。
一切万法是我们心显现的,都是八识的显现,并不是真的有万法。境就是指一切万法,万法在外境上好像有生有灭。从唯识的角度来说一切万法心外没有境,也可以说心境不二,境就是我们的心,所以说心外无境。外面我们认为有境界,实际上是我们心识变现的,眼前所显现的一切是我们的眼识的变现;听到的一切声音是耳识的变现;闻到的一切气味是鼻识的变现;尝到的一切味道是舌识的变现;各种身体的觉受是身识的变现。第八识变现山河大地,事实上都是我们心识在动,然后显现一切幻境。就像我们梦里一样有人物、家庭、衣食住行、山河大地,但事实上是我们心的显现,是八识的显现。
醒梦辩论歌讲的很清楚:醒和梦完全一样没有差别。这个时候就说万法没有生,是说万法幻生不是真的生叫无生。万法不生不灭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万法什么都... -->>
佛教理论的整体性与特殊性,在哲学上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了。但在指导具体实践中,我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比如来了妄念怎么办?情绪波动怎么办?身体冲动怎么办?选择困难怎么办?
所有的观察,都要确定一个角度。比如在绘画中,有一种成角透视原理,造成远小近大的效果,这是西方绘画的基础理论。但在中国画中,普遍使用的山水画,大多使用散点透视原理,仿佛作者在好多个点观看风景,最后得出综合的绘画作品。
散点透视,给每个部分的景色平等的感觉,都公平地表现出来了,比如富春山居图,比如千里江山图。但是,这种貌似全面的多视角图景,出现在一张画上,给欣赏带来了困难。
因为欣赏者是用他的一个角度来看世界的,来看这幅画的,他不可能站在这方寸的图画前,像作者那样去想象,黄山跟长江在一个平面上,居然比例一样大。这是典型的作者主导型绘画,没有亲近观赏者。所以,中国画最常用的功能是文人之间意境的互认,甚至是互嗨,而不是面向普通欣赏者的。
貌似四面出击,实则一盘散沙。我原来有个老师最爱引用这句话。
但西方绘画就不同,按远小近大的原理,选定了距离。按光线与阴影的互衬,给予了角度,欣赏者完全可以理解此时作者的真实角度,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在佛教理论中,就有散点透视的特点,各个理论范畴都有涉及,还彼此交叉,让人理不清头绪,不是过来人,肯定不好明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此,我与阿秋师兄闲谈时,也说过类似的话题。阿秋师兄说:“我不是研究理论的,我注重实践,据过来人说,只要实践到了,理论就一通百通。”
这话我听过好多遍,但始终不明白,理论与实践,难道可以脱节么?
上师又上了一课,基本解决了我的疑问。他这个课的主题是关于修法过程中,理解世界的角度,以及在修法时如何观察与处理各种实践上的关系。
上师从一开始就说:“如果你想理解空性这样大的主题,不如先理解无常,因为贴近我们的体验。”他说完这句话后,最开始解释的方式,居然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的,这让我一方面感到惊喜,另一方面,又觉得上师真的是太厉害了。
无论五蕴还是外在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有相的法,通过观察,最后都归到了万法的刹那性上,刹那性的观修可以让我们慢慢去掉对常有的执着,从而契入空性。
我们凡夫无量劫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它各自的自性(本自不变的性质),从而执着万物的这种相对稳定、相对不变的相对自性,而非绝对的自性。如果你说世间万物都是空的、没有自性的,这对科学家们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只有释迦牟尼佛通过修证,以他的禅定力、智慧力才能观照到万事万物的无常性,也就是无自性。
比如水,我们总是执着水有水的自性,它到海里面是海水,蒸发后到天上降落是雨水,到地下被树吸收又成了树体内的水份,遇冷结冰成了固态的水,转来转去还是水,好像恒常不变,但事实上,这个水的状态一直在变,水混合物的内部成分也在变,甚至一个水分子内部的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时刻都在变。然而,我们一直颠倒的认为这个水一直都没有变,前面提到的是水的物理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当它跟生石灰一起发生化学反应时,就变成了熟石灰;当它被加热到一定时候,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这些原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又会进一步的进行聚变和裂变反应,释放巨大的能量,此外,两个氧原子构成氧气分子,众多氧气分子构成氧气,同样的道理,众多氢气分子构成了氢气。
再看金子,我们总是颠倒的认为它千年不变、万年不朽,是稳定的、常存的,有自性的,却不知道表面看上去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分子、原子、电子、质子每一刹那都在运动、都在变化,在1064摄氏度以上,金子能被溶化,当温度达到2807摄氏度时,这些金液就会像水一样沸腾,金能溶解于王水(硝基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这就说明金子变了。再比如同样是碳原子,当无数个碳原子聚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晶体,就形成坚硬的金刚钻,当这些原子是以层状结构排列,就成了石墨,所以组合方式、排列方式不一样,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化学性质和表现方式。这样就可以理解从柔软如水到坚硬如钻,这万事万物真的没有稳定性和自性。
再看地、水、火、风,古印度人认为地、水、火、风这四种性质是实有存在的,认为万事万物可能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其实现代科学一看,都是无稽之谈,哪里有地、水、火、风?
水在高温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火在燃烧物消失后也随着消失了,它的本质只不过是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出来的一种现象;地是各种各样的物质组合起来的,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变成别的东西;风大根本就没有,只是空气在流动,哪里有什么风呢?
所以说,没有学过科学的人,以他的智慧很难想象到物质是可以变的,因此,法执很难破;而学过科学的人观察世界的无常就相对容易的多,法执也相对容易破。通过科学的角度可以观察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里面有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质子又是由夸克组成的;夸克是一些不稳定的物质,科学家也不确定是什么。
总之,一切万法归根结底都是无常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只要是会变的,那么它就是刹那性的。刹那性的东西,有自性吗?有实体可得吗?
刹那本身就是有时间,在这个时间相里它不变,那么,下一个刹那它也应该不变,有一刹那不变就会有两刹那不变,所以说从时间上说,说它刹那生灭还是不对的,还是一个相对说。为什么呢?
因为阿罗汉的智慧观察不到比刹那更短的时间里的物质变化,他就说不变,所以说刹那生灭。在刹那上生了又灭,还是归空了,这个地方是契入空性的一个关键点。
凡夫很少能够理解到万事万物都是刹那生灭的道理,但至少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点很重要,利用这一点深入无常观,就不会执着任何事物。
我们执着一个事物的时候,比如买一辆车子,会分别这个车子是我的、是新的,执着它是常有的,等开了十来年后,在这段时间里才慢慢地发现它在变老、变旧、变坏了,发现了它的无常性。但是今天买一辆车,明天开着也是一模一样,还是崭新的,绝对不会想象到它是无常的。厂家说过三五天,甚至一个月,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换,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新的。
我们凡夫就是执着万法的相对稳定性、相对不变性、相对自性。当其性质相对不变的时候就贪爱它,然后就执着有自性,有自性就有我了,就开始颠倒、开始造业。
事实上它的本质是无自性的,每一刹那都在生灭,甚至没有生灭,连生灭相都是幻相,根本就没有生过,只是缘起显现,这个是大乘龙树菩萨的思想:
“因缘所生法,吾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万法是空性的。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万法本来没有生过,是幻生,所以没有真的产生过。
我们认为生就是有,生出来了又死了,认为有然后又空了,这样还是有生有灭,大乘空性直接告诉你没有生过,它是幻相、假有、假现、假名。
“因缘所说法我说即是空”,直接就是空性。如果连诸行无常都理解不了,那要理解诸法无我那是不可能的,这两句话要按次第来理解,首先要理解诸行无常。
虽然道理我们懂了,但是没有去实修,没有观无常,就贪着这个贪着那个,失去了就痛苦,起烦恼。如果无常观好了,观身心世界当下就观到它的无常性,心安住在无常上,对任何物体都不会贪爱、执着,就能断除烦恼。
当上师说完这一段后,我顿时升起一种崇拜感。一个地处西南偏远山区的僧人,一个从生下来就是活佛的人,怎么可以懂得这么多现代科学的内容?他的知道是从哪里学到的呢?
上师的讲课进入第二部分:日常生活。他说:“前面讲了大道理,讲了物质世界,也就是所谓有法世界。下面,讲我们的身心,我们把前面的法无我理解为粗无常,也就可以把心无我,理解为细无常。”
这就更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了,因为身心的问题,涉及自我的问题,不仅每天遇到,而且,心无常,也是佛法最基础的理论之一。所谓四念处,上师今天就讲了两个,最深奥的道理,他讲了一半。
诸行无常里讲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的身心不是同一个法,前一刹那显现的身体灭了,然后下一刹那生起的身体也灭去了,跟前一刹那是不同身体。心相续一样也是不同的,相似相续,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的执着是不一样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根本没有一个俱生的我存在,如果有的话不可能这样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是不同的法。
观无常悟到无自性是很容易的,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的身体已经不一样了,那么哪个是“我”呢?这是从时间上刹那生灭破我执。从空间上就是多体法,身体是多体支分的,这个身体可以分为地、水、火、风,也找不到“我”;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多体法,每一个法都是独立的,都是各有各的种子,各生各的法,没有绝对的关系。虽然有一定的互为缘起,但不是一个整体。
放电影也是这样,一秒钟放了24张照片,并不是有同一个东西在这一秒钟走过去,而是一秒钟放了24张不一样的照片,显现上好像有一个东西移动做了什么事。
世间万法也是这样,并没有不变的我从这里走到那里,而是这个法当下在它的位置上生灭,第二刹那又在另外一个地方生灭,第三刹那又在另个地方生灭。这一刹那在一个空间即生即灭了,下一个刹那在另外一个空间即生即灭。但是他们之间有一个缘起关系,有一个增上缘的关系,也要靠前面事物的生灭来引起后面事物的生灭。每一个都是即生即灭,也是新的事物的生灭。并不是有一个不变的东西从这里移到那里,没有移动。万事万物都是这样这一刹那就已经生灭,灭了等于这个事物消失了,第二刹那重新生出来,重新灭掉,这个才叫细无常。这叫相似相续,因为前一刹那的生灭和后一刹那的生灭很相似,这个事物的相状很相似。凡夫把这个相似相续当做不变的“我”来执着,因此就有了贪着、嗔恨、造业、受报、痛苦。
一切万法是我们心显现的,都是八识的显现,并不是真的有万法。境就是指一切万法,万法在外境上好像有生有灭。从唯识的角度来说一切万法心外没有境,也可以说心境不二,境就是我们的心,所以说心外无境。外面我们认为有境界,实际上是我们心识变现的,眼前所显现的一切是我们的眼识的变现;听到的一切声音是耳识的变现;闻到的一切气味是鼻识的变现;尝到的一切味道是舌识的变现;各种身体的觉受是身识的变现。第八识变现山河大地,事实上都是我们心识在动,然后显现一切幻境。就像我们梦里一样有人物、家庭、衣食住行、山河大地,但事实上是我们心的显现,是八识的显现。
醒梦辩论歌讲的很清楚:醒和梦完全一样没有差别。这个时候就说万法没有生,是说万法幻生不是真的生叫无生。万法不生不灭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万法什么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